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常州市“十四五”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观察记录>>文章内容
张娟游戏故事《与“泥”相遇》
发布时间:2024-04-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庄虹瑜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泥土作为大自然最常见的物质,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孩子们总是忍不住捏捏玩玩,小朋友们会创造出什么样的精彩呢?

泥巴

很快他们就发现硬泥土比较松散,黏度不够。“去接点水吧,我们可以用水试试”。就这样,他们开启了“和”泥的过程。宸把接来的水全部倒进了土里,泥土瞬间成了巧克力汤。宛家庭说:“那怎么办,要不往里加点泥巴试试吧。”

 


思考及策略:

在游戏分享环节中,幼儿总结出了很多玩泥方法:按一按、拍一拍、捏一捏、滚一滚、抛一抛。他们还惊奇地发现水泥地比塑料操作台更吸水。针对小朋友一开始没有成功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应该加多少水?”幼儿总结出“根据土的多少来决定水量”,为接下来的探索继续提供支持。

摔泥巴   

经过多次的探索,他们对于“干”和“湿”有了自己的判断,泥巴和好之后,朱子睿小朋友捏了一个看上去像盆底、碗底的泥炮,只见他将泥炮高高举起,口朝下使劲摔,只听见“啪”的一声,泥炮被摔出一个窟窿。其他小朋友都被吸引过来了,但大多小朋友第一次并没有成功,他们又开始探索怎么才能摔得响。

 

思考及策略:

大班孩子们的手指精细发展水平有限,他们在一开始摔打的时候不会正确用力,导致一开始很多孩子们失败了,经过经验分享讨论发现要想摔的响,首先做的泥巴碗底不能太厚,其次要碗口尽量垂直向下,稍微用力才能摔的响。孩子们在一次次尝试终于摔响时,都兴奋地叫了起来。

孩子一开始对泥塑不是很有经验,和好泥巴之后就开始简单的搓圆,看着一个个泥球搓好后,孩子们又把它想象成了汤圆,从汤圆又想到同为食物的饺子,于是将泥球压扁,包上采摘的青菜就做好了饺子,孩子们的游戏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教师们鼓励幼儿积极与这些材料进行互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城逸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