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常州市“十四五”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观察记录>>文章内容
庄虹瑜游戏故事《一起来烧菜》
发布时间:2024-03-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庄虹瑜

实录一:

a从操场上捡了一些树叶放在锅子里,他找来了一个调羹和一把铲子,一手拿一个工具在锅子里翻动着他的“菜菜”。b拿着调羹和碗来到a面前,她尝试用调羹在a的锅子里摆弄了几下,表示想要加入a的游戏,a用铲子阻止了b的加入,b便起身离开了。a继续翻炒着他的菜,还用调羹在草地上挖了一些泥土撒在他的菜里面。这时,陆续有几位小伙伴送来了更多树叶放到a的锅子里,a笑着对每一位送树叶的小伙伴都说着“谢谢谢谢”,锅子里的菜越来越满,马上就要装不下了,a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手上的调羹和小铲子也停止了工作。过了一会儿,a将锅子里的树叶全部倒在地上,说:“烧好了你们快来吃。”旁边的小伙伴围了过来,开始一起捡“菜菜”。

实录二:

第二天,a依然捡了树叶放在锅子里烧,还从旁边的鱼池里捞来了两条鱼。一旁的心心蹲在a旁边,两个人小声地在说着什么。这时,b抱着一个棒棒糖盒子过来往a的锅子里做着“倒”的动作,a没有拒绝她。过了一会,b又拿了一个杯子过来往锅子里“倒东西”,a还用手里的调整去刮了刮b的杯子,好像里面的东西还没倒干净,心心则拿起刚才的棒棒糖盒子,也往锅子里“倒”了起来,a和两位小伙伴有说有笑地烧着菜。

分析与反思:

一、小小举动促同伴互动

小班幼儿行为的目的性不强,游戏行为更多是兴趣使然,他们有着比较强的自我意识,喜欢说“这是我的”,不要太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游戏或听命于他人的安排,小班初期的幼儿更是如此。实录一中,当有小伙伴试图加入游戏,a表现出的是立马拒绝,他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并以“加调料”等行为丰富着自己的游戏,但他其实是有些无聊的。当有小伙伴送来树叶,他的眼中立刻就有了光并不断说着谢谢,小伙伴的这一行动似乎给了a一个“台阶”,也打破了a一开始的高冷。当树叶装不下了,a也以“饭烧好了”的由头吸引小伙伴来一起捡树叶。幼儿间的互动是相互的,当他接受到了小伙伴的“温暖”,他也就会去以自己的方式“温暖”其他人。

二、无言互动促同伴交往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实录二中,a一开始和心心在窃窃私语着什么,心心并没有在动作上加入 a 的游戏,但其实他们也是在一起游戏,他们之间的语言交流就是他们的游戏内容。当b加入游戏则是相反的,他们的交往是存在于游戏情节中,如“倒油”、“倒水”但他们并没有语言的交流,只是在游戏中互动着。而这也促使心心也开始模仿b“倒”的动作,这样的交往虽然没有什么交流,却也是有效的,是“高冷”厨师不再高冷的表现。

三、适宜材料促游戏情节

小班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其角色游戏主题的产生、情节的开展更多地受眼前可接触的物品所左右。实录一中,a的材料只有树叶,这对于小班初期的幼儿来说其实还是比较抽象的,在他们的口中,他们烧的是树叶而并不是菜菜。此时,教师如果能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材料,提升材料的可玩性,往往能使幼儿因材料而更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对促进幼儿游戏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正如实录二中,锅子中多了小鱼,对于幼儿来说更有吸引力,到最后还出现了a和 b同争一条小鱼的情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体现了出了幼儿游戏中对于高结构材料的需求,物品形象的逼真性会诱导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联想,产生与之相应的游戏行为。

小班初期的幼儿,他们的游戏行为是最真实直接的。在他们最真实的反馈下,作为支持者的我们更应该站稳脚跟去观察去分析,从而为他们提供他们所真实需要的支持,并继续期待小小的他们为我们带来的惊喜变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城逸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