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探索:
在户外自主游戏时,阳、博几位小朋友选择了自主搭建游戏,阳和博先将积木拿出来往上垒高,但在搭建的过程中积木摆放的位置都是杂乱无章的并且最下面一层的积木数量较少,上面的积木太多,在搭建了几层后,他们完成了“城堡”的搭建。这时“砰”的一声,积木倒下来了。
第一次搭建过程中,由于小班幼儿游戏能力还较为薄弱,出现了许多问题,孩子们对于为什么城堡搭不高总是倒,总结了原因:
1.积木摆放位置不对;
2.拿取积木的大小、数量不对;
3.眼前搭建的城堡跟他们所见过的、城堡不太像。
第二次探索:
小朋友们搬来了几块长长的积木放在最底端,把积木对齐后再往上搭;下面搭大块积木,上面搭小块积木,搭城堡时你搭一块我搭一块;有时也会简单交流:你觉得怎么搭好呢?我们一起搭。在完整搭出一座城堡时他们高兴地说:“我要邀请我的好朋友们来玩”。这时我便向孩子们提出了问题:“只有城堡,小朋友们来玩什么呢?”瑶说:“我之前在游乐园里见过城堡,里面有大树、小桥、气球...."
在尝试中,孩子们验证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利用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积木,依次向上垒高来探索搭建城堡的方法。并且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又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提出“除了城堡还有其他东西"这个想法。
第三次探索
小朋友们从材料框中拿出了几个不一样的积木,每个积木中间都分开一段小的距离,依次放在了城堡的附近充当大树,用两块积木竖放,一块长积木先平放在上面,正好盖住空隙,放上桥梁,在两端连上长木板完成了桥的搭建。
在第三次搭建过程中,孩子们就已经产生了有目的、有层次的建构,不断的将城堡进行扩大。在搭建桥、滑滑梯等建筑物的过程中幼儿使用了平铺、垒高、连接、架空等建构方法,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意识;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了运用方位词:如上下、里外等词。
第四次探索
搭建完后,在分工合作的同时,孩子们说:为了城堡更加的牢固,应该再建一个“围墙”。于是小马找来了几个积木,给“大城堡”的周围搭建“围墙”,她拿来了长长的积木,运用了围合式进行“围墙”的搭建,但在“围墙”快要建成时,出现了一个小缺口,长长的积木不能刚好的将“城墙”围起来,她跑过来说:"老师我的'围墙"有一个缺口,用长积木怎么弄都弄不好。“我说:“长积木不行,可以试着用其它积木代替哦。"曈便走进积木柜中拿了各种不同的积木,第一次,拿了一根长积木竖放但是围墙多出了一截;第二次,拿了两个小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连接,结果发现不能很好地吻合;第三次,拿来了几块相同的小正方体依次摆放,发现两端正好连接起来,最后很好的完成了围墙搭建。
幼儿发展:
通过两周多的积木搭建活动,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只会搭建单一物品,到后期的火箭、小桥等,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遇到困难后,不再是一味地寻求教师的帮助,而是尝试自己想办法或与同伴商量寻找解决方法,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分析与反思:
幼儿第一次尝试搭建了一个“城堡",但刚搭好就倒塌了,于是几个小朋友互相交流分析出了大概的原因,并进行第二次的尝试;之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王沐瑶提出了“城堡里还有其他东西"这个问题引出了第三次的尝试;在第三次探索中,幼儿分工合作,运用积木代替实物,体现了幼儿的想象能力;最后随着小马突发奇想,进行了第四次探索搭建“围墙”。
幼儿掌握的建构技能:垒高和平铺,是幼儿早期建构活动的突出特征。这种简单的建构活动在很长的时期内吸引着幼儿。观察表明,2-3岁幼儿在接触积木一个月之后,就能“垒高"和“平铺”。小朋友对“城堡”的建构过程就是垒高;对“城墙"的建构过程就是平铺,并能很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