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 2024.1.10 | 地 点 | 会议室 |
主持人 | 张娟 | 记录人 | 徐吉 |
研讨主题 | 户外自主混龄游戏案例分享 | ||
参加人员 | 全体成员 | ||
会
议
内
容 | 一、开场 张: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阐述了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园采用的游戏形式之一,目的在于让幼儿多与自然环境接触,在与同伴互动交往、探索研究中促进自己多方面的发展。 二、户外区域分享 1、沙水区 唐:沙水游戏是幼儿以沙水为基本材料,借助玩沙玩水的工具或材料,在游戏的情境中受内在的兴趣的驱动,对沙水进行自主操作和探索的综合类活动。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游戏内容多停留在简单的挖沙,在近期水源的提供后,只是出现了简单的运水,沙与水并没有真正地玩出高水平的游戏。一开始大多数孩子都是在漫无目的的玩,玩法也很单一,多数是挖宝藏、过家家。 刘:增加材料后,有个小朋友一直在挖材料,其他孩子也一起加入了,中班幼儿沙水建构能力比较低,需要老师介入,需要老师一起玩才能提高,对于大班幼儿,玩沙后的器械材料收纳存在问题。我认为,首先是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进行适时的指导,如果孩子开始无所事事,或者重复做一件事,比如挖坑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材料加入孩子的游戏,拓展孩子的游戏玩法。 2、拼搭区 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拼搭区游戏有不同的兴趣点和能力,小班的孩子还在进行模仿简单的技能,到了中班的孩子就能更进一步的比如架空、垒高等,大班的孩子就能自己设计建筑图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建构。 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尊重幼儿自主的、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自然生态材料,也是最易获得的资源之一。孩子们通过手和脚来触摸和感受自然生态材料产生的感官刺激,能提高他们对于环境的敏感度,激发想象力,促进大脑发育,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及学习经验。 周:扭扭建构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的合作下第一次进行搭建,在开展混龄后,小中大的孩子大部分都不是来拼搭的,都喜欢在拼好后的车子里坐好,也不看图纸,自己随便乱拼,于是我进行了干预,将图纸塑封好后先投放简单的拼搭图纸,让孩子根据图纸进行基础拼搭,在这个过程中小班的孩子还是建构技能不够熟练,大班的孩子就比较认真,能进行简单拼搭组装。在活动前引导孩子组成团队后选择图纸,根据图纸再去拿需要的材料。小班中班老师需要带孩子先去熟悉一下扭扭建构。 3、童玩区 沈:滑梯上爬上顶的大部分是中大班孩子,小班的孩子喜欢在底下玩,许多大年龄段的孩子能力较强的都喜欢“开辟”新道路不同的爬上二楼,比如从窗户上爬上去;还有从滑滑梯旁边跨到房顶,再爬上二楼围栏。小年龄段的孩子就比较喜欢进行角色扮演。 王:滑滑梯对孩子们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尤其对于小班孩子,要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去学习、去探索,就应该从他们身边最喜欢、最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开始。而户外的滑滑梯或许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之一,经过班级投票,果然发现滑滑梯最受青睐。每次户外活动前孩子们也经常会三三两两围到我身边问:“老师,今天我们是去玩滑滑梯吗?”“老师,幼儿园的滑滑梯真好玩,明天我们还能来玩吗?” 4、滚筒区 曹:我们滚筒已经玩出很多花样了,滚筒是孩子们熟悉又爱玩的低结构材料,带给孩子多感官体验同时孩子们也对滚筒非常感兴趣。户外滚筒区提供了大小不一、材质不同的滚筒,为了提高幼儿协调性和灵活性,满足幼儿主动探索、寻找问题的欲望。 张:有的小朋友友把滚筒放平让另外一个小朋友躺里面向前推;有的小朋友把滚筒立起来玩起了砸地鼠的游戏;还有的小朋友找来一点的滚筒骑在上面,他们左摇摇右摇摇,像极了可爱的不倒翁;有的小朋友站在立起来的滚筒上比高;还有的小朋友尝试站立在滚筒上,很快就从滚筒上下来,停留时间很短。 5、涂鸦区 张娟:涂鸦区其实也可以合作,他们第一次商量画的主题和分工,第二次商量画什么,他们有较强的分工合作意识,他们能紧密联系生活进行创作,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后续跟进需要加强绘画技能,教师也需要适时介入,打开幼儿的思维。 龚银蓉:孩子们来到涂鸦区,他们对区域里投放材料非常感兴趣,尝试使用多种工具或不同的表现手法去创作。他们有的自主绘画、有的合作绘画,还有的孩子迟迟不愿动手。教师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与发现,使用绘画等表征的方式进行记录,并通过班级主题墙进行梳理与展示,既能尊重孩子的兴趣与独特的感受,又能提高孩子们在班级环境创设中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
课题组第36次会议研讨记录
发布时间:2024-01-1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吉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