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快递>>新闻中心>>文章内容
学习共情,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情感
发布时间:2023-08-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肖华


    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看待事物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如果家长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行为,感受孩子的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理解与感受,而是用惩罚性方式(批评和说教)来对待孩子,往往会加剧孩子内心的冲突与困惑。因为大人的批评和讲道理并没有让他心服口服,未解开的心结也常常会潜伏在他的意识深处,成为暗中支配他未来行为的潜意识。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同时表现出对孩子行为的理解,了解家长对共情有更多的了解,树立共情的意识。心理学家将共情分解为“停”“看”“听”“说”“做”五个步骤

1. 所谓“停”,即是面对幼儿,在行为和心理上“放下”自己。

在行为上放下: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整个身心转向孩子。

在心理上放下:放下自己的情绪,放下自己的主观判断。如此才能用“排空”的心态正视孩子当下的事情。

2. 所谓“看”,即针对当下的事情,细致深入地观察孩子的动作、表情等,去感受孩子当前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可以用这类语言与孩子交流:你看起来特别着急,你的小脸通红的,我感觉你很生气等等。

3. 所谓“听”,即倾听孩子讲述发生了什么,以及他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想法,可以对孩子说:“能告诉我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吗?”

4. 所谓“说”,即在看懂和听明白当事人的表达后,用语言或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

5. 所谓“做”,即用一些动作、表情或指导性语言做出对孩子理解的行为,如:“你刚才生气时把这些玩具弄乱了,现在怎么收回去呢?我们一起来收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城逸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