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常州市“十四五”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研讨记录>>文章内容
课题组第22次会议研讨记录
发布时间:2022-11-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吉

研讨记录表

时  间

2022.11.8

地    点

二楼音体室

主持人

张娟

记录人

徐吉

研讨主题

户外自主游戏后的交流分享支持策略研讨

参加人员

张娟、马燕、胡燕、庄虹瑜、唐虹云、徐吉、刘晓舒

 

 

 

 

 

 

一.游戏引入研讨主题

1、沉浸式游戏体验

主持人: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教研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的小游戏,俗话说,幼儿游戏,教师先行,那么我发现我们的幼儿在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把一些自然物也融入到了我们的游戏情节当中来,那么我们今天也来用这些自然物进行一次沉浸式游戏体验吧!

2、分享游戏内容

1)徐:我和曹教师用的橘子皮和树枝,用树枝搭小房子,短细的树枝搭的窗户,用核桃做小门,石子做了小路,利用橘子皮做了花朵,

主持人:和好朋友一起用多种材料,来进行搭建。

2)庄:利用石头、栗子、红果果、橘子皮,搭建一个笑脸,一开始嘴巴是用的木棍,但发现不是弯弯的,并不是笑脸,于是找了橘子皮做了一个弯弯的嘴巴。

主持人:她在搭建过程中,还会去调整原有的一些有问题的材料。

3)唐:用橘子做的房子,但是在沙地里的房子,一开始想把橘子皮做个围墙,但是不够硬是弯的,于是用树枝做了个顶,再用橘子皮盖在上面,旁边还做了树。

主持人:通过刚刚的一个游戏,其实我们也发现在游戏分享的时候,其实是幼儿去表达他自己的游戏经历,可以通过自己的反思、整合、借鉴、重构他人,做的是自己游戏经验的认知过程。

总结:幼儿们在游戏后是意犹未尽的,有的幼儿还可能带着一点小遗憾,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也都会出现,那么,今天我们就围绕户外自主游戏后交流分享的支持策略来进行研讨。

二、明确分享交流的价值

1、关键词梳理

主持人:在进行研讨前,我们需要明确分享交流的价值,请教师们回顾自己之前的教学时,在主持分享交流时,你认为它的价值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关键词进行梳理。

关键词1:疑惑

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有一些疑惑,这些疑惑会借助小朋友或者教师来解决,比如说对于游戏没有成功。

主持人:幼儿还会在游戏中有什么疑惑?

唐:在幼儿能力还达不到自己的想法时,要求达不到。

庄:幼儿们在和同伴合作时也会产生矛盾。

关键词2:挖掘

唐:幼儿在和好朋友游戏过程中会有很多闪光点,除了产生疑惑,也会产生游戏经验、情绪等。一开始幼儿遇到疑惑、困难的地方,通过教师开展的分享交流引导之下,进一步挖掘更多的经验,让幼儿在下一次的游戏中有经验延伸。

主持人:幼儿在分享交流的时候,个人经验比较零散,需要教师去挖掘、整合闪光点,通过倾听,幼儿自己也会进行反思,通过调整、借鉴、重构将零散的游戏经验转化为完整、立体的游戏经验。

关键词3:延续

胡:延续可以是幼儿情绪的延续,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会有各种的情感发生,而分享交流就能让幼儿们的情绪得到延续;还可以是游戏情境的延续,幼儿在分享交流时,也会谈论自己的游戏过程在他们交流时,也是把游戏的情境延续下去。

主持人:情绪延续、游戏内容延续,其实可以包括游戏材料以及更高更深层次的能力提升的延续。

三、了解现状,梳理问题

主持人:其实我们会发现,游戏分享可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产生新的游戏经验,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解内心的真实想法、聚焦幼儿的矛盾点、梳理解决问题的策略、分享游戏的玩法、点拨创新游戏的亮点,都可以在分享交流的环节中展现出来。前期通过现场随拍、问卷星调查以及不同教龄教师的面对面访谈,了解我们幼儿园的现状。

1、观看视频,发现问题

庄:第一位年轻教师提的是无效问题,只是为了一种形式,敷衍回应。

马:第二位老教师她在游戏中很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现象,但在分享时,能发现幼儿的闪光点,都是教师主导,没有创造幼儿想说的机会,就是教师的一言堂。

2、调查分析,梳理问题

徐:从整个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都是有游戏后分享交流的意识,但是在实际的开展中,还是有很多的困惑和难点的,部分教师她们的分享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纯语言的问答式,还有部分教师她们对于分享交流的内容把握不住,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如何回应幼儿,导致了教师们开展分享交流的效果不是特别好。

3、多种教龄段访谈,了解问题

刘:一共访谈了7为不同教龄的教师,普遍问题是频率不高,其中两位教师基本上每次都进行,其他5位教师开展分享频率大概为一周2-3次,开展的内容都是按照当天游戏的情况而定,方式都是以教师提问为主,多为一对一或集体讨论,偶尔会有视频或照片,最大的困难在于中大班的幼儿愿意表达,但更多关注自己,很少关注同伴,如果集体讨论时,他们的交流欲望不强,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表达能力不强。

总结:通过两位教师的反馈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针对教师层面与幼儿层面。

4、梳理问题,分享交流

主持人: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问题,以便后续找到有针对性的策略,分为教师存在的问题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出现的问题。

1)教师问题:

①在游戏前:教师对于幼儿发生的事情预设不够,对幼儿的游戏无法做出较好的回应;

②在游戏中:教师缺乏观察与引导,对于幼儿的行为没有针对性观察,引导方式以教师主导,较为形式主义,缺乏教育价值,教师需要退位,让幼儿站到前面来,找不到重点,观察不够、引导方式教师主导,教师分享的形式主义,只问几个问题、分享的质量,在下一次游戏之前没有跟进;

③在游戏后:在下一次游戏前,教师缺乏跟进,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2)幼儿问题:

①小班:小班幼儿比较慢热,氛围不够热情,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对于分享交流的过程不感兴趣;

②中班:中班的交流氛围刚开始很热情,但会慢慢地变平静,幼儿在交流时只关注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注同伴;

③大班:大班的幼儿分享交流的氛围很激烈热情,同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分享欲旺盛,但是他们的分享无重点,比较发散且无法与其他幼儿产生共鸣。

总结:问题的预设梳理,中小班的幼儿因为年龄特点不会清晰表达,大班的幼儿不大会与其他幼儿产生共鸣等等突出的共性问题,分享交流应该以幼儿为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城逸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