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学习时间 | 2022.11.4 | 记录人 | 胡燕 | |
文章题目 | 刍议有效开展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支持性策略 | |||
内 容 简 述 | 【摘要】幼儿园纲领性文件指出:有效的户外游戏不仅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更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文章着力从优化游戏环境、巧创游戏氛围和适切有机引导三方面阐述了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支持性策略,进一步落实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 【关键词】户外自主游戏;策略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著名幼儿教育家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我们应当给儿童 充分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完美的游戏生活。”教育部颁发的《幼 儿教育规程》《纲要》等文件都强调了应贯彻游戏精神,显见, 游戏活动的自主性、娱乐性、探究性特点决定了它是促进幼儿 有效发展的重要媒介和有效平台。结合我园户外场地超大的优 势,我园加大了开展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力度,不仅游戏时间得 到了落实和保证,自由、自主、愉悦的游戏精神在活动中也得 以充分体现。如何加强对户外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从而有 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呢?我园尝试在优化环境、创造条 件、适切引导等方面给予有效的策略支持,以使游戏真正发挥 充分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协调发 展的积极作用。 一、优化户外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 资源,应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户外游戏活动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幼 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创设多样性的运动区域 为最大限度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求,我园结合原有环境 实际,移除部分观赏灌木,变为幼儿可直接进入的草坪综合运 动场及生态农庄。参照《指南》健康领域各年龄段的相关目标, 我们利用大块草坪的地理优势,垒山坡、挖隧道,把走、跑、 跳、攀爬、平衡等动作融于一体,形成综合运动场,并附加轮 胎、竹梯、塑料桶、软垫等低结构运动器械,供幼儿随着运动 水平的发展自主构建。我们还深入挖掘幼儿园各区角场地价 值,充分利用地面、墙面、走廊等空间优势,设置了树围、索 桥、软梯、梅花桩、紫藤架长廊悬挂投掷圈、高低参差的触跳 物、供幼儿侧身钻的网兜等,大大提高了运动的多元化和游戏 性。这些固定器械和辅助器械的有效组合,给幼儿带来的不仅 是新的挑战及体验,在推进游戏的过程中,其自由、自主的探 究意识不断增强,在满足其运动能力发展需求的同时,更好地 推进了其他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 设置探究性的自然区域 结合部分移除灌木靠近水源的特质,我园为幼儿分别开辟 了玩泥地、农庄种植、小动物养殖,整合原有玩沙、玩水区的 改造,形成综合一体的科学探索区及生态养殖区,为幼儿的发 展创设了生态、自主、适宜的探究环境。在材料投放中,我们 除了投放铁锹、水桶等基本工具,还收集了竹篮、筛子、砖、 石头、原木段、PVC管子、锅碗瓢盆、轮胎、纸箱等,供幼儿 探究时自主选择,为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保障,也引发幼儿 不断地思考,主动地探索出多样的玩法,成为游戏的主人。如: 在玩泥活动中,孩子们运用泥土来建构房子,低结构材料的投 放,使得孩子的思维更加开阔,他们除了使用泥土造房子,还 利用砖块、泡沫盒、木板、树枝、纸盒等自主搭建了各种房子, 在整合创新这些低结构材料的过程中,幼儿自主选择和创新探 索的机会增多了,多层次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使其成为游戏的 主人。 3. 配置自主性的游戏区域 在多元的户外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会把一些游戏情节 带进其运动及探究的过程,基于幼儿的需要,我们在户外场 地置物架上投放了相关游戏材料。如:生活类的锅碗瓢盆、娃 娃、瓶瓶罐罐等;低结构的KT板、地垫、鹅卵石、贝壳、螺 蛳壳等;装扮类的服装、衣帽、衣架等,随性的户外自主游 戏由此展开。他们利用这些材料,在果树林、大型玩具、紫 藤架下开始了游戏,帐篷是娃娃家、树墩是餐桌,两棵树之 间拉根线,衣服晾起来……这样的游戏空间成就了幼儿最自 由惬意的户外游戏。 二、创设适宜游戏氛围,满足幼儿游戏需要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当 我们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情境时,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真实 的游戏情境,还能增强游戏的真实性,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 趣。因此,适宜的游戏氛围,不仅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还 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1. 营造生动的游戏情境 情景化的游戏创设具有参与性强、体验感强、趣味性强等 特点。每次户外游戏,我们都会根据幼儿近阶段的发展需要及 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创设相关游戏情境,鼓励幼儿自主制定 游戏计划,并按计划书要求做好“游戏合伙人”招募、环境布 置和材料的收集等准备,以便顺利开展。在大班《房子》主题 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准备在泥地建造房子,于是他们着手设 计了理想中的各种房子,并根据房子的特征收集 “造房子” 的 材料,有木头、木板、砖头等,由此也开启了造房子之旅。诸 如此类由师幼共同设定游戏情境,再由幼儿自主开展的系列活 动,充分体现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 2. 投入丰富的游戏用材 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投放什么样的 材料?材料哪里来?该如何投放等都成为关键。我园坚持低结 构、开放性、层次性等材料投放原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 需求,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如我园开展的户外体锻混龄游戏 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可以不限场地、不限玩伴、自主 选择游戏材料进行游戏。由于年龄层次的不同,孩子的能力水 平不同,负责各运动区的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有层次地投放材 料。在投掷区,教师设置了高低不同的篮球架、远近不一的投 篮距离以及大小不同的球类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投掷兴 趣。在平衡区,教师根据需求,组织幼儿把长条凳组合成三种 不同的高度及坡度的“桥”,要求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 不同难度的“桥”进行练习。并适时投放障碍物,鼓励幼儿在 练习的基础上尝试自主用障碍物以改变难度,由此不同能力的 孩子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难易程度,同时向更高的层次发起 挑战,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攀爬架上,除了攀爬的技能,老师 们更是在最高点设置触摸目标,鼓励他们勇敢攀爬,并在幼儿 达成目标后又提出翻越的新要求。如在综合运动区中,经过一 段时间,来此挑战的幼儿明显减少,为此我们反思这些固定器 械的层次性及挑战性。据此,我们尝试鼓励幼儿把塑料桶和轮 胎与组合梯重组,重组后的器械趣味性增强了,难度加大了, 大大满足了幼儿挑战欲望和发展需求。随着幼儿的不断发展, 我们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随时调整活动材料,以此提高 幼儿的游戏兴趣,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 3. 采用灵活的游戏形式 混龄运动。为了更多保障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权利,在 场地和器械的保障下,我们尝试在晨间实行混龄运动模式,活 动中同时开放10个运动区域,全园12个班级的幼儿采取“自由 结对、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游戏。不同班级幼儿佩戴不同颜 色且写有幼儿名字的手环,以此来帮助各场地教师观察不同班 级、年龄幼儿的运动交往情况。这种打破年龄、班级界限的自 主式混龄游戏,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运动量,还扩大了幼儿间的 交往与接触,使他们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步。 预约游戏。为了满足各班幼儿户外游戏的兴趣,我园户外 游戏区是根据各班幼儿的兴趣及需求由老师预约进入的。以中 一班主题《桥》为例,主题持续的过程中,幼儿每次进入沙水 区域就开始搭建各种各样的桥。老师则顺应幼儿的需要和他们 一起收集竹片、木头、树枝、PVC管等,供孩子自主建构,探 究活动也持续了整个主题的全过程。 三、关注幼儿游戏过程,相机支持引导 关注、解读幼儿是教师深入掌握幼儿游戏水平、了解幼儿 发展现状的途径,更是对幼儿游戏给予合理助推的基础。 1. 注重观察发现,给予必要支持 在幼儿户外区域游戏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善于观察幼儿的兴趣,敏感地解读幼儿在行为背后的生成状 态,顺势引导。我们首先要关注幼儿的自我学习状态,更多地 站在观察者、支持者的角度,“看见”“看懂”并“支持”幼儿 活动。其次是关注幼儿活动中需要的是什么?该提供什么样的 材料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充分考虑幼儿的多种需求并最大限 度地满足幼儿的需要。如在骑行区,幼儿的骑行水平日益娴熟, 有的幼儿甚至利用盲道的坡度进行上下坡骑行。为此,我们利 用原有场地优势在地面设置导向箭头,形成“S”形骑行路线, 准备坡度板供幼儿在台阶上进行上下坡骑行,挑战幼儿骑行水 平的同时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2. 拓展探索空间,鼓励自主游戏 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时间、空间去思考、去探究是保障户外 区域游戏有效开展的基础,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更要善于 等待、善于观察判断,用欣赏的眼光相信幼儿、鼓励幼儿大胆 创新。在沙水、玩泥区中,孩子们自由组成小组,设定共同的 探究目标后就自主选择材料,并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在生 态农庄的种植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蔬果 进行种植,出现问题后则以小组互助的方式共同解决。在户外 运动区域,孩子们经常会把梯子架在轮胎或者墙面上进行攀 爬,在攀爬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是顺着爬,还有的孩子是反着 爬,挑战的难度完全不一样。在固定攀爬架上,当部分孩子已 不能满足爬上爬下的运动方式时,与梯子重组,并翻越最高点 则成为孩子们新的发展方向。 3. 把握评价导向,提升游戏经验 游戏评价在《纲要》中的功能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 宜性、有效性,调查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 化有规定,有章法,有措施,有效果,而且注意到了两个结合: 上级制度与学校制度刚柔并济,唇齿相依。领导带头执行制度 与服务制度紧密结合,推行四脑工程:课改洗脑、青蓝借脑、 读书富脑、品牌强脑。一系列的措施,使制度文化强硬有力。 珠海七中的精神文化突出了一个“异”。学校文化中的一 个重要方面是精神文化,它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 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学校风格 特点以及学校理念和精神。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校训、 校徽、校歌等都是经过精心研究精心设计的,有着独特的意义 和特别的内涵。如校训:玩在七中,学在其中,非常巧妙地把 学校的教育理念——玩与学的辨证关系融入其中。校徽由四个 字组成:玩、园、子、学,与校训又是完全吻合的,既美观又 意深,同时非常的巧妙,让人记忆深刻。 虽然是阳春三月了,但是常熟的寒意未尽,而珠江三角洲 却春意盎然,春暖花开。尤其是教育的春风吹拂着我们每一位 培训者的心田,不一样的教育,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领略 到了另一番教育美景。我们品味着校园文化的独特,领悟着素 质教育的深刻意义,感受着课程改革的快速节奏,许许多多的 感悟,让自己感觉太贫乏,需要不断地充电加油,向南方学校 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的改革力度。我将结合 自己学校的特点,努力改进分管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做出更 大的贡献。 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 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 教师巧用评价环节,不仅能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更能助推幼儿 游戏发展。如在大班《房子》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准备在 泥地建造房子,他们却用铲子挖出了各种各样的洞,于是老师 和幼儿一起讨论:这是谁住的房子?那我们人类住的房子是什 么样的?造房子需要收集什么材料?于是从各种造房子材料的 收集开始到实地“建造房子”,幼儿们经历了失败,调整到成 功的过程,他们获得的不仅是建构房子的经验,更是对课程内 容的深入了解和延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 戏精神应始终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因此,当我们用自由、 自主的理念引领,用观察去靠近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读懂 他们的需求,并用适时、适宜地运用有效策略去支持和引领他 们,户外游戏才能凸显其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 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 大学出版社. [3] [英]莎曼.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 | |||
学 习 反 思
| 要能有效地引导幼儿开展户外自主性游戏,首先必须优化户外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如:创设多样性的运动区域和游戏区域;提供探索性的材料及活动供幼儿选择等。并且要创设适宜游戏的氛围,满足幼儿游戏需要。如:营造生动的游戏情境,教师可以事先创设好游戏的情境(大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时间也是长时间开放的,以便于幼儿随时灵活地开展游戏。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关注幼儿游戏过程,相机支持引导。如:教师要注重观察发现,给予必要支持;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更要善于等待、善于观察判断,用欣赏的眼光相信幼儿、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最后,游戏后的评价小结非常重要,教师要把握评价导向,提升幼儿游戏的经验。尽量让孩子说,表达自己的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帮助提炼、总结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