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观察记录表
观察日期 | 2022.11.17 | 观察时间 | 起始时间:8:00 结束时间:8:45 | 观察班级 | 大一班 | ||||||
观察地点 | 小自主游戏区 | 观察者 | 刘晓舒 | ||||||||
观察对象 | 张佳源(幼1) | ||||||||||
观察背景 | 这一周我们鼓励幼儿多练习跳绳。今天,我突然发现幼1和以前跳绳的状态不太一样,只见他双手摇着跳绳,双脚并在一起,有节奏的跳一下、停顿一下,跳一下、停顿一下,不过不是原地的在跳,而是在慢慢的向前移动,眼睛还盯着前面看,完全是一副兴致盎然、全神贯注的样子。当有小朋友挡住他或妨碍他时,他会大声说:“快让开,快让开!”生怕被别的小朋友碰断了。这样的动作持续了有2—3分钟,当他自己跳断了他才停下来。 我走过去问他:“幼1 ,你这是什么跳法?怎么不是原地在跳绳?” 幼1 笑着说:“这是我的新发明,边跳绳边练习双脚连续跳圆圈呢!”说完他指着地上画的“大圆圈”对我笑着。我被幼1 感染了,突然发现了跳绳原来也可以有很多的玩法的。于是我号召小朋友们都来试试 幼1 的新跳法,也鼓励大家想出自己的好方法。
| ||||||||||
幼儿游戏行为信息 | |||||||||||
行为信息 幼儿编号 | 幼1 | 幼2 | 幼3 | 幼4 | 幼5 | ||||||
情绪感受 | 不乐意 | ||||||||||
无所谓 | |||||||||||
被迫 | |||||||||||
被邀请 | |||||||||||
主动 | √ | ||||||||||
社 会 参 与 性
| 无所事事 | ||||||||||
旁观 | |||||||||||
独立游戏 | 1(30min) | ||||||||||
平行游戏 | |||||||||||
联合游戏 | |||||||||||
合作游戏 | |||||||||||
材料使用 | 毫无目的,抢为先 | ||||||||||
根据自己需求,合理选择 | |||||||||||
根据材料特性,合理利用 | |||||||||||
探索材料新玩法 | √ | ||||||||||
整 理 归 纳 | 拒绝收拾 | ||||||||||
教师要求下收拾 | |||||||||||
自觉收拾,按标记分类 | √ | ||||||||||
自觉收拾后还主动帮助他人 | |||||||||||
幼儿行为分析
| 孩子们学习跳绳有一段时间了,大多数小朋友已经会跳绳了。但是当孩子已经学会了某一项技能时,他的专注度和注意力会慢慢的下降,他们不会满足于长时间的枯燥的重复一个动作练习,会自发的开始主动探索新的玩法了。这一点常常被我们忽略,幼1 的探索行为给我们提了个醒,不要以为他们还不会,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练习。我们要多观察幼儿的练习状态和效果,多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可以帮助幼儿不断增强练习跳绳的兴趣。 | ||||||||||
教师支持策略
| 对于没有掌握好跳绳技能的幼儿,我们不要急于让他们去探索新玩法,还没有学会走路就急于练习跑步,那样不摔跤才怪。我们分成“两步走”,一方面要继续教给这些幼儿跳绳的正确方法,帮助他们把 基础打好。另一方面就可以引导已经熟练跳绳的幼儿大胆想象,不断尝试,想出新玩法,好玩的方法。
| ||||||||||
操作性定义:
无所事事:幼儿未做任何游戏活动,也没与他人交往,只是随意观望,或走来走去、东张西望。
旁观:基本上观看别的幼儿游戏,有时凑上来与正在游戏的幼儿说话、提问题、出主意,但自己不直接参与游戏。
单独游戏:幼儿独自一人游戏,只专注于自己的活动,根本不注意别人在干什么。平行游戏:幼儿能在一处玩,但各自玩各自的游戏,既不影响他人,也不受他人影响,互不干涉。
联合游戏:幼儿能在一起玩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互相追随,但没有组织和分工,每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合作游戏:幼儿为某种目的组织在一起游戏,有领导、有组织、有分工,每个幼儿承担一定的角色任务,并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