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观察记录表
观察日期 | 2022.11.18 | 观察时间 | 起始时间:9:30 结束时间:10.25 | 观察班级 | 小一班 | ||||||
观察地点 | 拼搭区 | 观察者 | 马燕 | ||||||||
观察对象 | 严欣宸(幼1) 陈瑞恩(幼2) 陶俊汶(幼3) | ||||||||||
观察背景 | 1. 幼儿对新投放的材料是否感兴趣。 2. 幼儿会如何使用新材料,能否用以辅助积木进行垒高。 | ||||||||||
幼儿游戏行为信息 | |||||||||||
幼儿编号 | 幼1 | 幼2 | 幼3 | 幼4 | 幼5 | ||||||
情绪感受 | 不乐意 | ||||||||||
无所谓 | |||||||||||
被迫 | |||||||||||
被邀请 | |||||||||||
主动 | √ | √ | √ | ||||||||
社 会 参 与 性
| 无所事事 | ||||||||||
旁观 | |||||||||||
独立游戏 | 1(3min) | 1(2min) | 1(2min) | ||||||||
平行游戏 | 1(5min) | 1(8min) | |||||||||
联合游戏 | 1(10min) | 2(12min) | 2(13min) | ||||||||
合作游戏 | |||||||||||
材料使用 | 毫无目的,抢为先 | ||||||||||
根据自己需求,合理选择 | √ | √ | √ | ||||||||
根据材料特性,合理利用 | |||||||||||
探索材料新玩法 | |||||||||||
整 理 归 纳 | 拒绝收拾 | ||||||||||
教师要求下收拾 | |||||||||||
自觉收拾,按标记分类 | √ | √ | |||||||||
自觉收拾后还主动帮助他人 | √ | ||||||||||
幼儿行为分析
| 游戏开始, 我把牛奶罐混入了拼搭区的材料中,孩子们非常主动的运用起了这些新材料,有的在地上滚,有的把牛奶罐整齐的排列在积木边上,排成一排长条形、排成三排形成一个方阵,我悄悄的来到拼搭区,自顾自的用积木、罐子、积木、罐.....一层一层的垒高起来,,幼儿1看到了也学着我的样子造起了高楼并伸出手指数着“1、2、3、4、5、6,6层”大家一起鼓起掌欢呼起来,幼儿2在一旁拿牛奶罐子在地上滚来滚去,自己也跟着罐子爬来爬去,一不小心他碰倒了我们搭建的高楼,哗啦啦一声巨响,游戏中的孩子们叫了起来“高楼倒拉!'幼儿2先是愣了一下,转身看到散落满地的牛奶罐,他手舞足蹈起来,兴奋的追着罐子爬来爬去、跳来跳去,幼儿3看见了也开始随着他的样子爬起来。 | ||||||||||
教师支持策略
| 提供碳化积木,请幼儿以小工人的身份模仿工人叔叔造房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 孩子们有许多的创意,但是木头积木扁平,限制了孩子们的垒高行为,因此我们搜集旺仔牛奶罐投放进拼搭区,用以辅助积木实现幼儿垒高的创作行为。 问题一:如何发挥牛奶罐的作用? 解决策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游戏前或者游戏评价的过程中组织幼儿观察牛奶罐的形状,谈谈牛奶罐像什么,在“造房子”的过程中可以作为房子的哪-部分使用,并简单示范牛奶罐与积木的组合运用,请幼儿尝试最高可以叠几层让幼儿形成垒高的意识。有了对牛奶罐的认识与简单的经验之后,再进行游戏,相信幼儿对牛奶罐的使用会有更多的创意。 问题二:如何帮助幼儿2这样的孩子融入到游戏中? 小班时期,幼儿的游戏形式以平行游戏为主,也就是说幼儿间缺乏合作意识,喜欢自顾自的开展同种游戏, 所以为了减少幼儿间的互相干扰, 帮助每个孩子都能融入到游戏中来,我们需要逐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许多像幼儿2一样年龄相对偏小、各方面能力相对发展的较为缓慢的孩子,我们可以鼓励幼儿间相互结对子,选择相应的建构任务来共同完成,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能力强的带领能力较弱的孩子,会建构的建构,有想法的表达想法,哪怕只是搬运积木的工作也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参与了公园的建造,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有了自己所专注的工作, 以方便减少了同伴间的互相干扰,另-方面也帮助了能力层次不一的孩子加入到游戏中,逐渐形成他们合作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