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观察记录表
观察日期 | 2022.9.23 | 观察时间 | 起始时间:8:10 结束时间:9:00 | 观察班级 | 大三班 | ||||||
观察地点 | 大自主游戏区 | 观察者 | 徐吉 | ||||||||
观察对象 | 吴泓仪(幼1)、刘宸瑜(幼2)、胡逸辰(幼3)、季年(幼4) | ||||||||||
观察背景 |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准备开始练习跳绳技能,吴泓仪小朋友还不会熟练跳绳,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她准备练习练习,季年小朋友已经基本掌握跳绳熟练度了,他并没有一直按照跳绳的方法继续精进,而是邀请刘宸瑜小朋友进行“长绳”跳,胡逸辰与吴泓仪小朋友发现了他们有趣的玩法,也纷纷加入他们,吴泓仪小朋友将自己绳子的另一端交给胡逸辰一起摇“长绳”,原本是一次练习跳绳的游戏活动,在季年等小朋友们的带动下,他们有了一次新奇的活动体验。 户外活动结束后,我问季年:“你为什么不继续练习跳绳,而是和其他小朋友挥长绳玩呢?”季年回答道:“因为我在我们小区看到有的哥哥姐姐就是这么玩的,而且他们很厉害能连续跳过好几个人,我也想像他们一样。”我继续追问他:“哥哥姐姐跳长绳的难度可高了,他们都是先学会了熟练地自己跳短绳,才能和别人合作跳长绳,如果你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仅自己要熟练跳短绳,其他人也需要很熟练,好吗?”其他小朋友在旁边连连点头说道:“好! | ||||||||||
幼儿游戏行为信息 | |||||||||||
幼儿编号 | 幼1 | 幼2 | 幼3 | 幼4 | 幼5 | ||||||
情绪感受 | 不乐意 | ||||||||||
无所谓 | |||||||||||
被迫 | |||||||||||
被邀请 | √ | ||||||||||
主动 | √ | √ | √ | ||||||||
社 会 参 与 性
| 无所事事 | ||||||||||
旁观 | |||||||||||
独立游戏 | 1(10min50s) | 1(15min30s) | 1(5min50s) | ||||||||
平行游戏 | |||||||||||
联合游戏 | 1(10min30s) | 1(10min30s) | 1(10min30s) | 1(10min30s) | |||||||
合作游戏 | 1(20min20s) | 1(20min20s) | 1(20min20s) | 1(20min50s) | |||||||
材料使用 | 毫无目的,抢为先 | ||||||||||
根据自己需求,合理选择 | √ | √ | √ | ||||||||
根据材料特性,合理利用 | √ | √ | √ | √ | |||||||
探索材料新玩法 | √ | √ | √ | √ | |||||||
整 理 归 纳 | 拒绝收拾 | ||||||||||
教师要求下收拾 | |||||||||||
自觉收拾,按标记分类 | √ | √ | |||||||||
自觉收拾后还主动帮助他人 | √ | √ | |||||||||
幼 儿 行 为 分 析 | 幼儿在户外游戏中时,会随着游戏开展的时间,情景等变化,随之萌生自身的想法,如游戏中的观察现象可以看出,几位小朋友由于对跳短绳游戏没有熟练掌思握,导致对该游戏没有保持足够的趣味性,继而转换成“跳长绳”情景。 | ||||||||||
教 师 支 持 策 略
| 针对幼儿转换游戏情景的改变,老师没有立即阻止,而是采取观察的态度,将游戏过程进行记录,并在游戏评价时,有针对性给予评价。 支持:支持幼儿在自然生成的游戏背景下,创造新的游戏情景,巧用评价的作用,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跳短绳的游戏技巧,从中感知游戏的趣味性,体会游戏带来的挑战性。 | ||||||||||
操作性定义:
无所事事:幼儿未做任何游戏活动,也没与他人交往,只是随意观望,或走来走去、东张西望。
旁观:基本上观看别的幼儿游戏,有时凑上来与正在游戏的幼儿说话、提问题、出主意,但自己不直接参与游戏。
单独游戏:幼儿独自一人游戏,只专注于自己的活动,根本不注意别人在干什么。
平行游戏:幼儿能在一处玩,但各自玩各自的游戏,既不影响他人,也不受他人影响,互不干涉。
联合游戏:幼儿能在一起玩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互相追随,但没有组织和分工,每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合作游戏:幼儿为某种目的组织在一起游戏,有领导、有组织、有分工,每个幼儿承担一定的角色任务,并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