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工作总结
常州市天宁区新城逸境幼儿园课题组
我园确立的市级课题《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的研究》,经过半年来的实践研究,在园长带领、教师积极参与下,各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第一阶段的目标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现将我们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思路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形式规定了教师作为幼儿行为观察主体的重要性。在儿童的成长阶段,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与差异性都是教师解读行为的重要依据。在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善于观察、分析和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创造条件,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组织加强理论学习,为开展课题研究夯实基础
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是教师厚实文化底蕴、完善人格魅力的基石。面对课题的设计思路、目标要求、内容体系、实施策略,教师唯有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游戏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需要。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核心问题每两周轮流进行“好书推荐”,对相关理论进行电子摘抄,并相互分享。
(二)多渠道收集文献资料,为课题开展提供研究线索
1.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策略的相关研究
有关教师观察策略的讨论和研究比较零碎,研究者们分别根据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提出相应的观察策略,各种观察策略适用于不同的观察场景,各有千秋。
如陈文华(2014)主张先对幼儿游戏的状况以及幼儿对投放材料的感兴趣程度进行整体观察,然后对个别儿童进行观察,关注个别幼儿的言行举止,并从中分析幼儿的发展现状;王翠萍、黄进(2016)认为为了避免观察出现“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的尴尬局面,观察应当是纵向深入,教师在观察时可以把视角锁定到某一个人、某个场景、某种材料等,实行定人、定点、定物的跟踪式观察;李瑛(2016)制定了三步走的观察策略:先全程观察推动游戏发展、然后定点不定人观察、再进行连续观察。
2.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记录和评价的相关研究
有些幼儿园将观察记录作为幼儿园的一项工作任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处于比较被动地位,一些教师或者学者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教师观察记录存在的几个问题,主要包括:为应付上级检查,观察记录流于形式;记录内容主观随意;对记录的分析缺乏理论性;记录方式单一无结构;运用记录进行评价的水平低等几个方面。
臧蓓蕾(2015)对 N 市 60 份观察记录进行内容分析发现 N 市大多数幼儿教师的观察记录水平整体较高,表现在记录结构完整,格式规范,但也存在观察记录文本整体看上去完整而充实,仔细阅读时却发现很多问题,例如观察目的和教育目标相混肴,出教育举措缺乏理论支撑,多数凭借教师主观经验等;吴亚英(2014)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常州市各幼儿园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从高校课程设置、幼儿园管理、教育行政管理三方面提出提升观察记录的策略;秦元东,王兵(2008)对比和分析了专家型和新手型教师的观察记录,指出在观察内容上新手型教师的关注点多为游戏活动的常规、游戏材料等外在方面,专家型教师则将关注点放在游戏的设计、实施等内在方面,在记录方式上新手教师多采用轶事记录,记录方式单一,而专家教师的记录方式就显得多样而灵活,且成一定体系。
3.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相关研究
根据文献调查,我们发现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存在探究问题不明确、游戏主题不深入、经验获得不完整等问题,各幼儿园在户外自主游戏时教师支持策略维度上各有不同。
程瑶,余婉兮(2022)提出了问题导向策略、材料投放策略、多元表征策略、经验分享策略;汪劲秋(2019)以“对话”为视角,采用旁观倾听法、直接参与法、旁敲侧击法、无心插柳法、亮点点评法等方式开展户外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策略;倪亚亚(2017)认为,教师观察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类型有三种,即:“可燃平稳型”、“自然综合型”与“不可燃被动型”。
(三)准确了解本园现状,为课题开展提供依据
为了能准确了解本园教师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观察意识、观察能力、观察方法、分析解读等方面的现状,以及本园幼儿在回顾开展户外自主游戏中的材料、玩法、建议等,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园内20位教师374位幼儿进行群体抽样:教师发放20份调查问卷,实收20份;小中班(亲子问答)发放236份调查问卷,实收241份(同一家庭有重复);大班(独立表征)发放138份记录表,实收125份。根据调查反馈,主要有以下问题:
1.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
(1)教师具有一定的观察意识,但观察目的不明确。
(2)教师能根据观察目的选择适宜的观察方法,但在运用上能力不强。
(3)教师在记录时能够体现观察对象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但是在记录时辨认有效信息以及记录内容的客观性和有价值性方面的能力缺乏。
2.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存在的问题:
(1)教师具有从儿童的角度解读分析观察信息的理念,分析评价时能够做到及时性、具体性和指导性,但分析时运用理论做科学支撑以及恪守客观真实性存在不足。
(2)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与幼儿互动较少,所以无法理解幼儿的一些行为习惯,无法在自主游戏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3)教师群体在观察解读中的信息筛选与记录、分析评价两方面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四)深入开展专题研究,为课题开展搭桥铺路
1.专题研讨。
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中,我们对课题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如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与记录,先承担专题研讨任务的是课题组长张娟老师,她充分调动每一个研究者的积极性,为我们努力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在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们对幼儿户外行为观察与支持的目标制定有了全面的掌握,为接下来的课题指引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2.现场观察研讨。
本学期,我们主要对小班建构区游戏进行了两次现场观摩,由庄虹瑜老师负责组织。从建构主题、幼儿建构能力、社会性交往、游戏分享等方面进行了全程观察,在之后的专题研讨中主要围绕小班幼儿的建构水平、材料投放及初显合作行为等内容,课题组成员各抒己见展开了意见碰撞。每一次的观摩、每一次的研讨,课题组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根据课题目标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收获进行了反思,撰写了教育随笔和专题论文,在课题组活动中交流并积极投稿或参赛,其中张娟老师撰写的论文《追随幼儿脚步,“骑行区”改造进行时》获省教育学会一等奖,同时张娟老师撰写的《谈谈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庄虹瑜老师撰写的《刍议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开展户外自主游戏》发表于省级核心刊物《教师论坛》。
四、课题研究的思考
1.课题组成员还要继续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和提升专业成长。
2.在幼儿行为观察、分析与支持策略中,需要大量学习、参考和思考,才能深入到实践研究中去。
3.在课题研究的每一阶段中途,需要适时调整研究进度和内容,及时收集分析统计资料,多思考,多总结。
课题开展一学期以来,我们的认识和收获尚处初级阶段,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思考,我们努力争取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能有所突破,并取得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