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时 间 | 2021.8 | 学习形式 | 网络 | 记录人 | 庄虹瑜 | |
学习资料名称 | 小班幼儿在户外建构游戏中的组织与指导 | |||||
核心概念及 主要观点摘录
| 1.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游戏活动 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结构知识和技能缺乏,且空间感 比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教师也不可能直接将建构 方法教授给幼儿,这不仅使幼儿失去了探索过程中的乐趣,也 剥夺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权利。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 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让幼儿对建构活动有着浓 厚的兴趣。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相关的游戏情境,提供相关的 建构材料及辅助游戏材料,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入活动, 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尽快进入游戏状态。比如,在 建构主题“小动物的家”时,可以老师先建构一个难度较高的 “小熊的家”,提示说:“小熊的家真漂亮呀,可是前几天下大 雨,小兔家漏雨了,小兔可伤心啦。”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 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 新房”。这样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这种 情境式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幼儿较快的进入 游戏状态,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游戏活动中适时指导,提高幼儿的建构技能。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平铺、垒高、 加宽、围合等基本技能。只是这些技能需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逐渐地掌握。小班幼儿在最初的建构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先 放手,让幼儿自由搭建。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幼儿 建构游戏的水平,并及时给幼儿适当的指导,帮助幼儿学习运 用多种技能进行建构游戏,提高幼儿的建构游戏水平。当发现 他们只是会最基本的平铺,或是垒高,没有进步,游戏遇到阻 碍时,教师就应该给幼儿适当的指导。 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 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户外建构游戏活动中,不可能象中、 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搭,而是搭到哪里算哪里,甚至 有时摆上几块积木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 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如,孩子用长条木板 进行建构的时候,他们把木板并排摆放,无意识的随意搭建。 教师进入游戏,说:“你这是在做什么呀?”他也许只是随意 的回答:“我在做沙发呢。” “沙发有扶手,有靠背,沙发前 面还有茶几呢。做好了我可以来玩吗?”看似随意的几句话, 却能引起幼儿探索游戏的积极性。孩子不再是无意识的随意搭 建,而会投入到游戏中去,尝试、探索建构的方法,从而提高 建构的技能和水平。教师多运用生动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幼儿 的游戏兴趣,还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举多得 的效果。 3.游戏结束后的评价 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而游戏结束后 的评价,也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指导。中大班的幼儿在评价的 时候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而小班的 幼儿由于年龄的限制,不一定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来,可以采用 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他们自已完成的作品, 当然也可以将幼儿的作品拍照后,让幼儿边欣赏边总结,引导 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带领幼儿观看中大班幼儿的 建构作品,让小班的孩子发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探究更好地 游戏方法。结合教师的观察,帮助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幼儿园户外建构游戏,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 | |||||
我 的 收 获
| 幼儿园户外建构游戏,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 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和成长的必要途径。 教师正确的组织与指导能够启发幼儿拓展新的建构思路,引导 幼儿自己去思考、发现、探究,从而使建构游戏活动顺利地开展,推动幼儿不断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