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时 间 | 2022.4 | 学习形式 | 网络 | 记录人 | 唐虹云 | |
学习资料名称 | 幼儿园自然教育中的时间维度 | |||||
核心概念及 主要观点摘录
| 一、儿童的自然学习 第一个层次,儿童是在自然中学习,在自然中学习,包括感受周围的环境,就会产生一些自发的兴趣。我们小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哎呀,我的手被那个树叶拿了一下,拉破了。”我才发现树叶的边缘的锯齿居然这么锋利。手破了就要哭了,妈妈来了说别哭,我给你讲个故事,树叶的这个锯齿有什么价值,他怎么保护自己,鲁班爷爷怎么通过观察这个发明了锯子等,就像我们小时候听的故事一样,你就不哭了。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和自然相关的童年经验,再借由成人的帮助进行学习。 我们小时候会把木槿花摘下来,发现上面有粘液,于是就往自己脸上粘一堆,你就知道有些植物是可以产生黏液的。我家小时候有一颗特别大的那个香椿树,上面有很多黏黏的东西,其实那个是树胶分泌的,虫虫子会把卵生在里面,然后就会出现很多的胶状的东西。桃树有桃胶,椿树有椿树胶。我们在自然当中发现了这些有趣的东西,于是就跑去研究它,看它是怎么形成的,会在不同植物的什么位置,会产生怎样的动态,哪些季节会有,哪些季节没有......都是我们自发在环境中学习获得的相关经验。 第二个层次,是向自然学习。这个层次更多是理性的加入。比如说发现一些规律和关系,不同季节会有不同植物的生长,主要是掌握事实层面的东西;然后是审美层面的,比如说欣赏自然的美;然后就是哲学层面的。在《幼稚园的自然》这本书中,作者所提到自然教育的六点目标,在我看来,也是这三个层面。 第三个阶段,则是学习保护自然,更多是环境保护的话题。 作为观念的自然教育。如果不把自然教育当作一门学科来看待的话,其更多的是在观念上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现有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它,或者如何去组织这些经验,跟孩子去进行分享和促进他的学习。 二、作为观念的自然教育 一是要支持儿童的自然学习。 首先,它是在自然中环境中自发的一种学习,我们首先要去支持自然的学习。 · 第一,创设环境,让自然学习发生。 · 第二,创造条件,促进经验的改造。 · 第三,创造条件,发展幼儿对经验的支配和选择的能力。 这三条也是张雪门在《幼稚园教材教法研究》“常识”一章中提到的。他说:”幼儿,就是从各式各样的自然社会环境里的实践动作,获得了各式各样的自然社会的经验;经验的实践又不断地改变环境,并且不断地改变自己;经验,不仅在于堆积和扩张,重要的还是在于有选择和支配的作用。” 这是他在论及常识的时候所提到的,但是我看到这一段时,其实想到的是所有的学习。 比如我研究绘本,更期待幼儿的绘本阅读,无论是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还是文学审美经验的提升,都是一种自然的学习。也应该创设环境,让阅读自然发生。比如,给孩子的生活当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绘本与绘本相关的材料,孩子就会翻一翻看一看。然后,还要创造条件、促进经验的改造。跟孩子聊一聊、听孩子讲一讲,问他看到了什么,哪里没有看懂,你想问我什么问题,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这就是创造条件,促进经验的改造。第三创造条件,发展幼儿对经验的支配和选择的能力。可以让孩子点评一些书、表演一些绘本、用绘本来做游戏或者创编自己的作品等,这时他就进行支配和选择了。 其实绘本、艺术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都是一样。基本上这种学习是通用于各个领域的,不是分学科的。我们来看看张雪门是怎么论述所谓的“支持儿童的学习”。他说,怎样才能培养儿童对于经验支配和选择的能力呢? 提供环境,让自然教育自然地发生。那就需要园子里有多多的花花草草,把硬质地面改造成软质地面,让幼儿园里面可以有种植的花草,也可以有自然生长的花草,比如我们后面会提及的“小鸟的花园“。如果只是这边种一盆仙人掌,那边种一棵葱,肯定是不够的。要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而且在多多益善中,还要进行支配和管理——这是首先要有的。 然后,你要跟孩子聊天,组织他活动,给他接触的机会,这样他才能够拓展和改造经验。 最后一条是最重要,怎么发展幼儿对经验的支配和选择的能力呢?“凡儿童能力所及的,他自有其下手的地方,他自选其工作。” 也就是说,花花草草在那里,你怎么知道让他修枝太难、拔草太难或者捉虫太难,或者是什么太容易?其实你不用。你只是让他发现花花草草上有虫子,它会影响到未来食用或者收获,这时候孩子就会想办法去做,想办法去捉虫。用什么捉呢?首先当然是用手捉,用手捉不到的时候他会怎么办呢?他可能就会想用筷子,如果筷子还不好用的时候,他可能会想到科学角里面有镊子,他就会想做、有意图,然后去尝试。尝试的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他就会去选择,最后就会成功。 这就是凡儿童能力所及的他自有其下手的地方,他自会选他去工作。孩子们会在这个园子里找到他能够去干的事情。如果你不让他动,或者你规定他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或者你规定他在某一个时间段,必须要按照1234的步骤去做,孩子怎么发展他的经验支配和选择的能力呢?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的失败,哪里来的真正的成功呢? 凡儿童能力所及的,他自有其下手的地方,他自选其工作;在他进行的历程上,无论要什么材料和方法,都可由他自己来担任选择假定的责任;等到结果成功或失败,自然归他自己来享受苦乐,实在无须大人的帮助。 教师在这种的活动中,仅必要时加以暗示和同情罢了!
三、亲自然课程 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我不赞同对自然教育进行学科化的设计。以前我们有这个学科叫常识。现在我们把学科打散了,实现在儿童的日常的整个完整的生活当中,我们没有必要再单拿出来一门学科叫自然教育。当我们去引进一个自然教育的课程或者理念的时候,我更希望它是能够贯穿于我们日常的一日生活。 这样的话,才有生命力,而不是说我们每周加一节课,一节课的名字叫自然教育,我觉得这种引进的方法就像我给大家看的这张小图片一样,是“拼拼凑凑的变色龙”。我每次讲到这个绘本的时候,都有点想到我们幼儿园的课程。 我们的课程表就像这个绘本:我觉得这个不错,我要一个大象的头;我觉得那个也不错,我要一个火烈鸟的脚、翅膀;我觉得那个不错,来一个海豹的腿;我觉得狐狸的尾巴也不错,我也来个狐狸尾巴......最后我成了什么呢?我就成了这样一个可笑的样子,是一个“拼拼凑凑的变色龙”。 作为在花园里的守护者,我们幼儿园老师,既要关注花园本身的规定性,就是你在这个里面是精挑细选的,不是所有的经验都能进来的,是你根据一定的原则,选择那些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经验,就是花园的属性。但是一定要留出一点弹性来,就是给小鸟留一块花园。大家看到的上面这张图就是我们在幼儿园里留的一块“小鸟的花园”,这一小块儿地方我们不打理,坚决不打理,然后等着小鸟来,慢慢地就长成了这样的样子。因为会有风传媒的植物,也有动物传媒的植物,会通过粪便、风把这一块给种成你意想不到美好的一块东西。 我们的教育也是一样,一定要有规律性,但是要留出弹性来。
| |||||
我 的 收 获
|
我特别喜欢这一段话,因为这是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的。我们有一种假设,一种虚构的概念,就是孩子一定要成功,必须要成功,让他要在每一项活动当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一帆风顺的成功就是假的,他也没有什么快乐可言。我希望大家好好地去思考这一段话。无论是在自然教育,还是在其他任何的教育内容上,都给孩子这样一种能够对于经验有支配和选择的能力。这是一种观念,不光是自然的学习,支持儿童的所有的学习都要做到这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