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常州市“十四五”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研讨记录>>文章内容
课题组第11次会议研讨记录
发布时间:2022-04-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娟

课题会议记录表

 

2022.4.7

   

居家云上会议

主持人

张娟

记录人

张娟

研讨主题

书香致远  浸润心灵——云端读书分享会

参加人员

张娟、马燕、庄虹瑜、胡燕、唐虹云、徐吉、刘晓舒

 

 

 

 

 

 

一.介绍云端读书活动

张:教师精神成长,需要丰富的阅读滋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典的教育专著引领;为了全面提升我园课题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共建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之乐,伴着春天的阳光,202247日,结合由董旭花教授、韩冰川园长等人编撰的《自主游戏——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一书,课题组老师们相遇韩冰川园长的直播间,聆听了以“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支持”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二.聚焦多话题

 

在直播间里,韩园长主要围绕教师在观察幼儿行为时出现的五种共性话题展开,借助于日常游戏视频,引发教师思考,并互动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更是给青年教师满满干货。

 

三.畅享新感悟

张:自主的游戏是快乐的,自主的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生活是幸福的——这是《自主游戏——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这本书封面中非常诗意和点睛的三句话,这三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今天,聆听了韩园长的讲座之后,让我深深坚定:要联系本园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特点积极创设条件来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户外游戏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的优势,在游戏活动中善于发现、引导和帮助幼儿,让幼儿自主游戏,在游戏中发现、探索游戏的多种玩法,利用生活经验体验快乐、体验成长、体验成功。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用儿童的视角看待儿童,更应该不断地运用发展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儿童的视角”。儿童不会永远停留在现在的纯真世界里,而是需要不断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成就自己作为主体性的人完整发展。

刘:游戏让幼儿有机会遇到真问题,有机会解决真问题,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非常重要的渠道。今天在韩园长举例中的几个案例视频,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幼儿与同伴在游戏中发生矛盾或纠纷时,正是幼儿发展的契机,因此,教师的支持一定不只是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面对和应对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学会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和策略,推动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完整的发展,支持幼儿更好地建构自己。因此,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矛盾冲突时,教师需要给予关注,但不一定要马上介入,就像韩园长提到的:介入没有一定的标准,要不要介入?该不该介入?何时介入?怎样介入等一系列问题的权衡都在自己的心中。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要思考的也还有很多很多,学无止境,我会将今天所将的知识继续好好消化,将理论化为实践,将实践与理论结合,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胡: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该如何把握介入的时机,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时,应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了解幼儿之间的个体发展差异,并尊重他们的游戏行为,在了解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他们从当前游戏水平向更高游戏水平发展。

就像老师介绍的案例:绳子秋干中,这个男孩儿在从绳子上下来时遇到困难了,这时,老师需不需要去介入呢?其实,这时老师需要的是对孩子的足够了解,老师要知道这个小男孩的关注点在哪里,他会有什么需求,这时需要老师介入吗,可以给他怎样的支持?其实从案例中不难看出,男孩关注的是怎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下秋千,而不是具体的方法上的指导,因为他是会下秋千绳子的,他只是在创新更多的下秋千绳子的方法。他需要的是信任、是多次失败后老师依然信任他,允许他继续探究,他需要的是充足的探索和尝试的时间。而老师这时如果真的要介入的话,其实就只需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保护,给予孩子更多的认可和鼓励。我们老师只有学会观察,看见孩子真正的需求,才能给孩子他需要的支持。

庄:我觉得对幼儿自主游戏的介入指导,要恰当。比如: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当游戏中出现了过激行为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向他人求助时,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都要给予必要的介入和指导。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或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共同游戏。

相反,当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时,幼儿往往玩得更有兴致。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技能相对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产生更多的变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教师的童心会使幼儿备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日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然,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和参与游戏的目的,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唐:今天学习了韩园长的讲座,我深深感受到:在一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进行的游戏及生活活动的时间较多,教师的介入就需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度。其实在一日活动中,有时我会在观察和记录的同时,不知道我的介入是否恰当,担心介入的时机方式还有目的,往往会影响到幼儿的真实活动。韩老师的建议很好,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兴趣,节奏,小步推进,是我需要在工作中落实的新状态;将关注点从游戏是否精彩,转移到幼儿的自主与发展,通过我的帮助能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支持,还能体验到成功与自信。

我会将今天学习的知识牢记在心中。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是爱孩子,期待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那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到底应该给予孩子什么?就是让孩子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给予孩子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马:我觉得对于韩园长提到的是否应该介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的老师认为幼儿游戏一定要介入,而有的老师认为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无需介入,而这些观点都太过片面。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经验不足,往往在游戏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的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这时则需要教师及时介入,正确指导。介入要根据观察需要而定,观察是基础,老师不要随便介入幼儿的游戏,介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发展游戏。

我认为介入时机:

1、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孩子会在游戏中遇到各种困难,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他们最大的困难就是不会玩,不知道要玩什么游戏,没有任何游戏目的。这可能与孩子年龄小,或者没有游戏材料有关,那么在这个时候幼儿一般会出现游离游戏之外、心不在焉、无所事事的情况,此时就要老师及时介入,提供各种材料,帮助幼儿寻找游戏目的,唤起游戏激情。

2、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介入: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游戏太过于复杂,超出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导致儿童自信心受挫,这可能会使孩子停止游戏,那么在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及时介入指导。

3、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介入:在幼儿游戏时,由于个体差异,幼儿游戏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幼儿游戏可能玩到一半突然失去兴趣、准备放弃。这时老师也要及时介入,帮助幼儿拓展经验,丰富情节。

4、当必要的秩序和安全受到威胁时介入。

徐:这大概一个半小时的直播虽然不长不短,但里面的内容确是干货满满,直播中的老师用五个经典问题和我们一起讨论与分析,带领大家了解介入的时机、方法以及各种支持策略。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第三个问题:“在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内容各不相同,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提供支持呢?”在这个部分中一般想到的都是材料上的支持、经验支持以及技能方法支持,但在直播的案例中,我因为固有的思维,在观察中局限把观察点局限在了是否要给予孩子技能的支持上面,而没有认真观察思考孩子的真实需求,案例中孩子更大的需求是来自老师的鼓励与信任,是一种情感支持。

有时候给予孩子的支持不一定是经验、方法技能上的支持,在一些情况上,情感上的支持更加重要,要学会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支持的方式有许多,比如情感支持、环境材料支持、方法技能支持、空间与时间支持、安全支持……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了解需求并“对症下药”,给予孩子他需要的支持。

四.蓄力待花开

学习让我们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即使走得慢也会到达彼岸;

学习让我们“眼中有光”,看得见每一个孩子的亮点;

学习让我们“脸上有笑”,感受到孩子生命的成长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城逸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