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时 间 | 2022.1.10 | 学习形式 | 网络 | 记录人 | 庄虹瑜 | |
学习资料名称 | 幼儿园户外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 |||||
核心概念及 主要观点摘录
| 一、户外游戏的观察 (一)观察的原则 1.在明确观察目的的基础上选择观察方法。 为了探究幼儿的某个行为动机,如:小班幼儿在户外游戏的时候,总是喜欢自己搬着器械到处走,看似不在游戏状态,但老师经过对孩子的行为持续观察,发现小班孩子的游戏特点是平行游戏为主,搬着器械到处走动的过程就是在满足自身的一种游戏感。 2.确保游戏材料的丰富适宜和游戏时间的充裕,否则幼儿有可能出现低水平的游戏行为,而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幼儿缺乏游戏技能。 为幼儿提供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安全性的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材料中发挥创造性。幼儿一天的户外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其中包括体育活动、早操活动和游戏活动,所以,幼儿户外游戏的时间也应该确保在1个小时,只有时间上的充裕,孩子的游戏行为才能展现得更多,才更加方便教师进行观察。 3.把室内和室外游戏置于同等重要的观察地位。 之前的观念影响下,教师把幼儿的室内游戏看得非常重要,是因为我们注重了学比教更重要,无论是区域游戏还是教学游戏,都作为观察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如今,我们都强调幼儿的健康、自主自信、合作分享,这些在户外的游戏中充分能体现到,所以户外游戏的观察同等重要。 4.在幼儿熟悉环境材料后才进行观察。 只要熟悉了环境,孩子才能得到安全感,只要熟悉了材料幼儿才能熟练地游戏,当环境和材料都熟悉之后,幼儿的游戏行为会比较平稳,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时候就方便教师进行观察。 5.持续观察,以确保记录的是幼儿典型的游戏行为。 选定目标人物,对其进行持续的观察,短期在一个活动,长期在一个行为,记录所有的典型游戏行为作为案例分析的依据。 (二)观察的方法 1.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2.重视对幼儿游戏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某某幼儿到沙水区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玩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二、户外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教师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使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和满足。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在《将“百草园”还给儿童》一文中提到,幼儿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让幼儿脱离自己的生活而进入成人安排的、其实是不符合其本性的生活中,就如同将鱼从原生态的水域捉进鱼缸,这对幼儿的成长十分有害。户外游戏环境就是一座大大的“百草园”,可为幼儿提供自然状态的更多生活机会,以满足幼儿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教师要尽可能创设利于幼儿主动长造型发展的游戏环境,多选一些可塑性强,源于自然或是接近自然的材料作为玩具,如沙堆、水池、旧轮胎,木头、桶及废旧器材。 (二)教师仔细观察游戏过程,明确幼儿的游戏需求,对幼儿进行引导。 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游戏行为有所改变或者是兴趣缺乏,教师就要适当的进行调整,关注幼儿游戏的需要,增加材料或改变游戏情景等。 (三)教师亲自参与幼儿游戏。 教师在户外游戏中出现的“高控”或“放羊”状态,完全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的教育观,当教师们转变观念以孩子为中心,那么自然就会走到幼儿身边,倾听和观察幼儿的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使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健康成长。 (四)教师要特别关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指导。 保障幼儿户外游戏的安全,首先要对园内的各种设施设备提前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同时也需要教师指导幼儿更好地掌握安全行为规则。行为,记录所有的典型游戏行为作为案例分析的依据。
| |||||
我 的 收 获
|
如何提高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水平,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在游戏中强调幼儿的主体性,削弱了老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幼儿决定一切”,强调“学比教更重要”,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做法,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但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户外游戏的开展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是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