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时 间 | 2021.12.17 | 学习形式 | 网络 | 记录人 | 庄虹瑜 | |
学习资料名称 | 户外自助游戏中的运动量调控 | |||||
核心概念及 主要观点摘录
| 每天在户外自主性运动游戏区,总能看到几个孩子玩了没一会儿,就找个阴凉地休息,我们提供的较有难度的材料他们总是不选。面对这种情况,我有些犹豫不决,如果不进行干预,那如何保证每天孩子在户外活动中的运动量?如果干预,那又如何保障幼儿的自由、自主性? 运动量不足的调控: 一是增加材料的趣味性,比如,在投准目标——圈的外围装饰成动物的嘴巴,创设给动物喂食的游戏情境中,吸引幼儿为嘴巴大小不同的动物投掷更多的食物,从而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练习投掷动作并有意识地进行投准练习。 二是在提供丰富的运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多样的辅助材料,让幼儿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玩法组合,不断形成持久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引导幼儿持续锻炼,从而达到应有的运动量。 三是合理确定材料蕴含的运动目标,难易适当,让幼儿“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始终保持运动兴趣。 四是科学设计运动路线,增加幼儿锻炼的有效距离。比如在骑小车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幼儿园户外场地的外围,设计一条首尾相接的车道,如果幼儿不停止,则可以一直沿车道骑行,就像日本著名的富士幼儿园将屋顶设计成环状一样,幼儿在环形的跑道上可以不断地奔跑,不知不觉就增加了运动量。 当然,如果幼儿身体非常瘦弱或缺乏运动习惯,则需要根据幼儿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运动量过大的调控: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休息区和提升幼儿对活动量的自我调整能力等方式,来解决运动量过大的调控问题。教师可以在运动场地的一角设立休息区,提供遮阳伞、小椅子、擦汗毛巾、水杯等休息设施,通过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引导幼儿在过于疲劳和出汗量较多时来这里休息。 另外,也可以在分享交流环节,引导幼儿交流身体出现怎样的状况时,就需要休息和调整。通过幼儿间的分享交流,学习合理调控运动量的方法,提升幼儿对活动量的自我调整能力,进而帮助幼儿养成健康运动、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当然,如果教师发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过大的运动负荷和运动量,那么要及时予以关注和适当进行引导。
| |||||
我 的 收 获
|
虽然自主性运动游戏区强调幼儿自由、自主、自选,但既然是运动游戏区,也必须关注幼儿的运动量。当然,关注和调控运动量的方式要由教师直接调控变为利用环境、材料进行间接调控。 幼儿运动量不足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系:区域材料缺乏趣味性,较难吸引幼儿持续运动;材料的玩法单一,无法推动幼儿持续运动;材料的挑战性过低或过高,导致幼儿缺乏游戏动力;路线设计较短、练习的距离不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