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胡燕
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的一个突破、一种尝试,其目的是为了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和“最近发展区”,真正意义上实现幼儿的自主建构与自主发展。2011年1月上海市教委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施意见》,幼儿园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正式“登堂入室”,成为上海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
一、什么是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它与游戏区角活动有何区别
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含主题的“核心经验”)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
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的特点为:第一,目标清晰、有序,但是可以生成,绝非封闭的。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其目标要宽泛些、长远些,也更隐性些(常常以“观察要点”的方式呈现)。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探索的水平以及生成的兴趣,需要及时、不断地予以调整,以使各种活动材料的投放能更好地定位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第二,空间与时间是半开放的。在空间上,它让幼儿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在时间上,它允许每个幼儿按自己的发展速度进行活动。同样的操作内容,有的幼儿一次、两次就能完成,有的幼儿则需要一周、一月方才成功,它都予以认可,但最终又都是要达到阶段或学期目标的。第三,活动过程是自主的。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按自己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它改变了集体教学时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模式,赋予了学习活动鲜活的生命力。
那么,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与游戏区角活动有什么区别呢?同样都是以区角或区域活动的方式开展,但是两者在课程中的定位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学习,后者是游戏;前者在活动时教师对预设的要求与幼儿发展水平有一定的期盼,而后者在自主游戏中,完全放手让幼儿自主自发、自娱自乐地进行。
为什么要重视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
其一,为幼儿——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有品质。在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积累经验的。他们往往借助于操作摆弄,在与客体交往、与具体材料的互相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进行多元化学习。这样的学习,让幼儿更自主、更快乐。这样的学习,也许能让幼儿真正建构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各类概念系统和收获有意义的成长经验。此外,在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幼儿的目的性、计划性、观察力、专注力、自信心以及动手能力等都能获得有效的提高。
其二,为课程——使幼儿园的课程更体现平衡性和过程性。通过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综合主题课程中幼儿经验的偏颇,使幼儿的学习更全面、更均衡。同时,这类学习也能真正体现追求过程性模式的课程,让幼儿在模仿与操作、探索与发现、表达与表现的过程中尽情地享受课程赋予的愉悦。
其三,为教师——使教师的课程观能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我教你学的“教育者”形象,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大纲,而非幼儿。而在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空间距离的拉近,能“倒逼”着教师走近幼儿,观察幼儿,从而有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时,教学活动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帮助幼儿学会学习,收获经验。教学的出发点不再是教材而是幼儿——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水平。应该说,这是一种新的课程观的体现。此外,这类活动通常是个别进行的,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与幼儿接触的机会,使幼儿能更多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怀,增进双方的情感交流,提升师幼互动的有效牲。
三、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与主题课程、集体教学活动的关系
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与主题课程的关系。上海市幼儿园在实施新课程时,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以综合主题课程的方式进行。为此,我们不希望在主题展开中,全是一个个集体教学活动的叠加,而是有各种方式的学习。其中,既有师幼共建、经济高效的集体学习,也有个体建构、适合每个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充满乐趣的个别学习,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使幼儿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实现主题的“核心经验”和发展价值。
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关系。我们要深刻理解个别学习与集体学习的不同价值,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幼儿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当教师在设计、开展一个主题内容时,要对该主题的“素材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甄别出哪些更适合动手操作性的学习(个别学习),而哪些则更适合语言交流性的学习(集体学习);哪些需要幼儿有过程性的探索、尝试、体验、发现的学习(个别学习),而哪些则更需要师幼共同碰撞、挑战、分享、合作式的学习(集体学习)等。此外,集体教学活动与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也要建立“手拉手”的联系。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可以成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基础,让幼儿在充分感知、操作、体验的基础上,再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把经验、概念加以归纳和提升。个别化学习活动也可以成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让幼儿在集体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再在个别学习中得以继续探索、模仿、练习、尝试。真正使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四、在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如何处理“主题”与“领域”之间的关系
上海市幼儿园的课程在学习方面主要是以“主题”方式展开的,而这似乎与“五大领域”不同。那么,在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如何处理“主题”与“领域”之间的关系呢?我们的取向是,以“主题”为主,呈显性的、重点的活动展开线索,背后适当兼顾各“领域”经验的平衡问题。如在一个主题下的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大致有八成主题内容与两成非主题内容的有机组合,既保证了主题经验的达成,也平衡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需求。
五、如何理解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的“核心经验”
在反复研究“教参”每个主题的“内容与要求”以及活动素材的基础上,“新教材实施中心组”的教师梳理、概括出大班8个主题的“核心经验”关键词。目的在于让教师能清晰地了解每个主题“要什么”、幼儿的发展重点在哪里,以及主题与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的关系。希望教师在组织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时,心中装着“核心经验”,眼里看着幼儿的发展,以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这里的“核心经验”,主要涉及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动作与技能、表达与表现等方面。
六、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的材料怎么投放
首先,材料与内容的选择、投放应服从于主题的“核心经验”。“核心经验”是创设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材料与内容的依据,也是观察、支持、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这里的“核心经验”,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而言,通常更宽泛、更长远些。有时,一个“核心经验”可以通过不同区角来实施。如小班上学期要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可以通过穿珠子、用小勺喂食、夹玻璃球等系列活动来实现“核心经验”。有时,一个区角内容也可以达成几个不同的发展价值。如在“奇妙的口袋”里摸图形、拼图形活动,既是数学中形状概念的学习,又是触摸能力、组信心的培养。
其次,材料与内容要有挑战、有情趣。“新教材实施中心组”设计的大班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在设计中的取向是,一要有挑战,因为是学习。希望不仅能挑战幼儿的认知能力、学习习惯、也能挑战幼儿的情感、态度与各种心理品质。二要有情趣,因为是幼儿。希望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的材料与内容是好玩的、有趣的,能激活幼儿的探索与学习愿望,并能让幼儿富有创造性地演绎出更多的玩法和学法。
七、在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地观察与互动
在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观察的内容主要有:一是重点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如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个性差异等。二是着活动境、材料能否激发幼儿持续学习的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指责,不要轻易评判。
在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教师是以间接指导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的。这种间接指导,一是以学具、材料为媒介。如小班幼儿拼动物六面图活动,当教师观察到多数幼儿已驾轻就熟,且兴趣下降时,应及时投放九面图、十二面图等,使幼儿从材料中获得探索学习的新的激情。二是以问题为媒介。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学习兴趣疲软时,教师可以假设问题,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去发现。如启发幼儿“也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为什么天平会倾斜?再放放看”等,以激发其继续习的欲望。总之,师幼互动要适时、适度,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
八、在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的交流分享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当幼儿在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中进行了探索、学习后,教师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以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并把有些关键经验加以提升。交流的内容,应围绕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前提是大多数幼儿已积累了相关的操作经验),如“编谜语时为什么谜底不能讲”“有什么办法使这枚回形针又快又准地取出来”这样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使幼儿彼此间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经验得以归纳,也使有些关键概念得到学习。在师幼讨论时,教师还应结合幼儿学习习惯、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即在讨论中渗透鼓励,在鼓励中体现激趣,使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的乐趣,并激发他们在下一次活动时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