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间 | 2019年2月 | 学习内容 |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幼儿观察记录活动 |
学习者 | 胡燕 | 学习来源 | 网络 |
内 容 摘 要 | |||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改造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首当其冲第一支架是教师要坚持观察记录,那对于教师来说,开展幼儿观察记录活动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什么是幼儿观察记录活动?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有三个特点:目的性、持续性和概括性。而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记录就是把听到的话、发生的事、看到的景写下来的过程。因此,幼儿观察记录就可以定义为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用不同的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结合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的过程。需要明确的是幼儿观察记录的主体是儿童,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幼儿作为记录的主体,他既是记录者,又是被记录者。幼儿自己的作品以及幼儿对某一现象或自己思维过程的记录(如科学实验的记录、植物角的观察日记等),都是幼儿以自己作为观察对象的记录。教师作为辅助,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幼儿的图示记录进行指导、解读以及诠释等方面。 为什么要在幼儿阶段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1. 科学开展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发展性,但这种独特性和发展性的实现和延展需要教育为其提供适宜的土壤和水分。基于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自由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而幼儿观察记录作为幼儿展示自己思维、想象、情绪情感的平台,它对教师与家长探测幼儿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活动和教学中充分发掘它的价值,有助于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健康地开展。 2. 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自我独立的萌芽期。幼儿阶段也是想象力最丰富,好奇 心最盛,动手探索欲最强的时期,适时、适度地对幼儿的探索行为予以支持和引导,有助于促使幼儿在自主的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观察记录的教育手段可以激发幼儿乐学和向学的情绪,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可以促进幼儿间的分享和交流活动的开展,进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激起幼儿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兴趣;可以促使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最重要的是幼儿观察记录能够使儿童成为自己行为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有利于儿童从潜在的自发、自在的探索者走向自主自为的研究者,有利于儿童个体的主体性实践和教育活动的良性互动。 3. 教师角色转变的需要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幼儿不应被视为被动的接受 者,教师应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需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并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通过观察记录活动,教师就能迅速地了解并掌握幼儿的操作情况,了解其思维模式,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观察记录也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观察记录活动 1. 观察记录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结合实践经验发现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在感知、注意、思维、表现时的目的性、兴趣点、持续时间都有所不同。因此,小班幼儿的观察记录侧重点应定位在现象、感受体验的记录上;中班幼儿观察记录的侧重点宜定位在材料,过程与现象变化等方面,在记录中要强调探究的步骤;大班的幼儿在观察记录中更宜强调思维的过程,同时兼顾材料、过程、结果的记录。实践证明,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能力的记录内容,不仅能巩固幼儿的科学经验,还能发展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 2.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观察记录 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是令人称奇的,他们的观察记录形式也是异彩纷呈的 "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通常选择粘贴、涂色、判断、连线、图形、数字、符号、绘画及实物呈现等方法进行记录,有条件的还使用情景照片、语言录音、活动摄像等。 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记录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记录的合理性 幼儿观察记录的合理性包括内容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就记录内容而言,幼 儿园的活动是多样的,但不是所有的活动内容都适合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幼儿观察记录主要适用于结构性较强的探究式活动,在幼儿的记录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就讨论的问题思考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幼儿逐渐学习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思考,并最终达到锻炼思维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实现健康发展的目的。 2. 记录的尊重性 孩子与成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不尽相同,孩子们所呈现出的记录往往需 要用孩子的思维进行解读。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观察记录。 3. 记录的分享性 观察记录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一是对记录内容做整理,以便呈 现记录过程,探索发现的问题;二是发现幼儿学习和记录方式的一些特点并及时调整活动设计,进而为以后的记录和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4. 记录的随机性 教师要善于发现机会,随时启发幼儿根据事物不同的特点进行观察记录,并 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使观察记录成为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同时,鼓励幼儿寻找合适的记录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记录能力。 |
胡燕19年2月份理论学习资料
发布时间:2019-02-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胡燕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