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性材料>>论文荟萃>>文章内容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发布时间:2018-09-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huyan12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常州市天宁区新城逸境幼儿园   胡燕

幼儿期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时期,尤其是3岁左右,是走向具有个性人生的起点。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包办代替”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们主宰着家庭的喜怒哀乐,但他们普遍生活自理能力弱,抗挫能力差,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生活教育有多么重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孩子来说,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生活上的一大转折。本来由父母甚至更多的人照顾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被大人哄着,现在却要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盥洗、如厕、进餐、午睡,是孩子一入园就首先碰到的难题。作为老师,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裤、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入厕、盥洗等等。《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幼儿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1. 家长过分溺爱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一切为孩子包办,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由于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几代人照看一个孩子,家长只重视孩子生活条件的创设,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尤其是许多孩子吃饭都要喂,爷爷奶奶为了让孩子吃饱,甚至要打“游击战”,一会在客厅吃,一会又到了房间里,要追着跑着喂孩子。这样,孩子到了幼儿园,根本就没有自己吃饭的习惯,等着老师来喂他,从而养成孩子依赖大人的坏习惯。

    (二)孩子缺少练习的机会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来……”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做事情了,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原本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他孩子都有明显的差距。

    (三)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其实,家长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们自身也产生了独立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服的愿望。这时,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一切,而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

    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通过诗歌、故事、图片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例如:刚开学时,孩子们都是由爸爸妈妈抱来幼儿园的,因此我们通过晨间谈话,儿歌《我要自己走》等对孩子们进行教育,鼓励孩子们自己走楼梯到教室,不要家长抱。再如:我们班的小朋友洗手时常会弄湿衣袖,通过在洗手池的墙壁上贴上《正确洗手6步法》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开始,孩子们不会穿脱、整理衣服,老师通过示范讲解,配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逐渐掌握了穿脱衣裤和整理衣服的方法。当有个别孩子学不会时,老师除了帮助他完成外,还会耐心指导,进行多次个别化教育,让孩子仔细地看,争取学会,同时加以鼓励:“小朋友真棒!今天学会了方法,下次自己来做好吗?有小贴花奖励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以提高他们的动手兴趣,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意识。

    (二)通过形象教学,指导幼儿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幼儿的动作和知识发展是通过活动而习得的。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们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幼儿乐于学习。

    如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我们的要求是:按顺序正确洗手,洗手后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并且在老师的提醒下,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习惯。在组织孩子盥洗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不干净,还容易打湿袖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开笼头,打湿手,擦肥皂,搓手心、搓手背、搓手指,冲干净,甩三下,擦毛巾。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边念儿歌边洗手。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兴致勃勃地反复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孩子们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卷起衣袖淋湿手,用点肥皂搓一搓,手心手背搓一搓,手指指间搓一搓,手心手背冲冲水,手指指间冲冲水,洗完小手甩三下,擦干小手往回走。”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洗手了。

    进餐也是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一大难关。我们对幼儿进餐的要求是:学会使用小勺,能独立进餐;细嚼慢咽,不边吃边玩;基本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按照以上要求,我们请家长配合,养成孩子按时进餐和不多吃食的习惯,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咀嚼方法,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通过常识活动认识餐具,使幼儿认识了碗、勺、茶杯等,通过在孩子的右手上戴上腕花,教会孩子吃饭时用右手(戴腕花的手)拿小勺吃,左手(没戴腕花的手)扶着碗一口一口地吃;通过语言活动给幼儿讲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编儿歌《小米粒别生气》,朗诵诗歌《下巴上的洞洞》等,帮助孩子们知道了吃饭时不能掉饭粒,要爱惜粮食。在孩子餐前老师还让幼儿听、念一些有关蔬菜的简单儿歌,向孩子们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孩子的食欲。每当吃饭前,孩子们就念起了儿歌:“吃饭了,坐坐好,手拿勺,扶住碗。一口一口全吃掉,吃得干净吃得饱。”用餐时,孩子们就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慢慢地也就养成了良好的用餐习惯。

    午睡时的穿脱衣服对孩子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为了使孩子不依赖大人,培养其初步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本身较为单调的生活能力训练活动转化成幼儿乐于参加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自理的乐趣。如在教孩子穿衣服时,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再教他们穿衣时将衣服后面向着自己,穿套头衫,可以让孩子玩钻山洞的游戏,让孩子们边穿边说:“开火车啦,大洞洞(下摆)头来钻,小洞洞(袖口)手来钻,钻出山洞真开心。”穿开襟衫时,我们让孩子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啦!”将衣服甩在身后,披在身上;接着继续边说边做:“风来我不怕,夹紧小衣领,抓住小衣襟,将手伸到袖筒里,扣好扣子,理好领子,衣服穿好了”,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这样,幼儿就知道了穿衣服的方法。直观形象的教学,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三)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多种机会操作练习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如开学初,为了让孩子们练习穿鞋,我们在各个游戏区铺上了垫子,要求孩子将鞋子脱下,放在“小脚印”上才可以进入区角游戏,交换游戏区域或游戏完后,都要自己穿好鞋子;当幼儿午睡起床后,我们也要求孩子自己练习穿鞋。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组织了“认识鞋子正反”这一活动,并教会孩子们念儿歌,当孩子们边念儿歌:“小朋友,来穿鞋;小搭扣,往外边;小弯弯,在里边;先把小脚伸里面;再把小鞋拉上来。”边穿鞋后,就基本解决了孩子穿“反鞋”的问题。

    对于穿脱衣服特别困难、动作慢的个别幼儿,重点加以指导,帮发挥榜样作用,用“兵教兵”的方式,请能干的幼儿来示范,做小老师,让能力弱的幼儿进一步学习并多次练习,还开展“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布置“我最棒”表扬榜,对孩子们加以激励。通过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练习和表扬激励的方法,到学期结束,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了这些生活技能。

    (四)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一方面能使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对孩子来说,学到一个新的本领会无比高兴和自信。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和晚餐、早餐等都需要家长在家庭中加以督促。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详细地介绍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尽量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园宣传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么教幼儿自己穿脱衣服”等。由于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

    三、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陶行知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只要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郑蓓蓓.浅谈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 2012 (9)

    [2]李莅.浅析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 2017 (34)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城逸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