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表
时 间 | 2019.1.2 | 活动形式 | 户外活动 | ||
观察对象 | 陈恩泽 | 记录者 | 戎丽娜 | ||
观察要点 | 1、偶发随机科学活动中幼儿表现。 | ||||
内容呈现 | 分析与说明 | ||||
|
“这里有很多冰块”“滑滑梯上有很多冰”“楼梯上有的,洞洞里也有冰”孩子们开心地喊着,“冰块好冷哦!”
| ||||
|
“冰块用力捏也不破,硬硬的!”陈恩泽长大了嘴巴。 “我的手摸了一会,冰块出水了,原来是在融化了。”
“冰块摸起来怎么样?” “冰块是滑滑的。” “冰块像什么?” “像玻璃” | ||||
|
用吸管像冰块吹口气,出现了个洞洞。 我的手摸了一会,冰块出水了,原来是在融化了。 | ||||
教师感悟 | 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天气变得寒冷起来。下过雨的地上结冰了,滑滑梯的凹槽里也结成了厚厚的大冰片。大家都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大家都说着自己的感觉。 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较多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情感、态度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重视不够。冰的出现让孩子的多种感官得到参与,让孩子从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以达到获取经验的目的。自然界充满着神奇有趣的自然现象。《纲要》指出:“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的。”寒冷的冬天来了,冰雪成了孩子们最好奇、最喜欢的自然物。偶然在户外活动出现的冰让幼儿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和参与科学实验活动,让幼儿从中发现冰的特征,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我们抓住冬天这一很好的季节教育时机,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冻冰花,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给幼儿带来了莫大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