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6.
地点:活动室
主题:小班幼儿适应能力
观察对象:孙奕晨 观察人:张娟
案例描述:
我班有个叫晨晨的小男孩,刚入园时,一到午睡时间,他就不愿意上床。在老师的劝导下他不太情愿的上床去了,但只要老师一转身,他就又从床上爬起来,含着眼泪,伤心的说:“老师,我不睡,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睡时,他回答说:“不好睡……”这让我感觉很困惑,为什么不好睡呢?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天之后,晨晨的爸爸妈妈在有天放学时递给我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一块毛毯,他们说:“晨晨在家里睡觉时有个习惯,不管天气热不热,他都要盖着他的小毛毯睡觉,只要摸着他的毛毯,他就会觉得舒服。”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他总说不好睡,就算睡着了也一会儿就醒了。之后的几天,午睡时我都把毛毯给他盖上。果然,他不爬起来了,就算睡不着他也安静地在床上抚摸着他的毛毯,之后慢慢的睡着了。过了一段时间,我们都觉得是时候让他慢慢脱离他的毛毯了,于是便鼓励他不盖毛毯睡觉,做一个大哥哥。渐渐地他开始不那么依恋他的毛毯了,最后他成功的脱离了毛毯,独立午睡了。
案例分析:
“安慰物”又称“慰藉物”,是孩子依恋或偏好的物品,一般是可以吸吮或触摸的,是孩子寻求心理安慰,借以减轻或消除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平息不快和激动情绪的物品。安慰物是孩子在环境变化时应付情绪危机的依恋物,年幼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较强,而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不得不与父母分离,不得不依靠自己,这会让他们的心里产生紧张不安。这时,个别孩子就会借助依恋物,以减轻与父母分离的痛苦,寻求精神的慰藉,控制情绪。刚入园时,教师应该适当的允许这类孩子携带依恋物来园,并逐渐鼓励孩子慢慢脱离依恋物,转而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和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