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0.
地点:活动室
主题:小班幼儿适应能力
观察对象:施艺航 观察人:张娟
案例描述:
我班有个叫小艺的男孩子,在来到活动室门口之前一直是不哭的,每到活动室门口他就扯开嗓门开始大哭:“妈妈抱,妈妈抱……”并跑到门口看着妈妈的背影,大喊大叫,甚至会跑出教室。老师的安慰并没有让他停止哭闹,冷处理对于他似乎也没有作用,但是组织活动时他却能够积极参与。这件事情让老师和他妈妈都很苦恼,情况一直没有好转。过了两周,可能是因为开始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小艺没有之前哭得那么凶了,但是每天到了活动室门口,他还是要哭上一阵。直到一个月以后的周五,在评小红花时老师故意不评给他,并和他约定,要是下周他不哭了,老师就评小红花给他,他满口答应了。第二周的周一,他果然不再哭了这让我们觉得很欣慰。从那之后他的情况越来越好,似乎开始喜欢上了幼儿园的生活,能够笑着跟妈妈说再见了。
案例分析:
不同的幼儿,在新入园时的哭闹程度不一样,这是由于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同引起的。适应能力较差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较为强烈,哭闹情况较为严重,对于这类孩子,教师应该采取安慰与冷处理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温和的安慰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见不到父母了,父母下班后就会来接他们回家,在此期间请他们在幼儿园跟小朋友一起玩好玩的游戏。幼儿园有好多好玩的玩具可以玩,并鼓励他们要做大哥哥大姐姐,向不哭不闹的孩子学习等等。这样的安慰对于部分孩子来说是有效的,慢慢的他们会停止哭闹,或者减少哭闹的次数,但也有一些孩子并不理会。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不妨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不去理会他,转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不哭闹的幼儿身上,让他们体会到老师不喜欢自己哭,时间长了,他们哭闹的次数也就减少了。这一类孩子的适应能力弱,这就导致了他适应的过程比其他孩子要长很多。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需要付出的耐心更多,总会有适合他的方法。
相反适应能力较强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相对较弱,自理能力强,能够较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闹时间较短,甚至不哭不闹,对于这类幼儿,教师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设计有趣的活动,提起他们的参与兴趣,鼓励他们参与进来,体验活动的快乐,并尽量避免被哭闹的幼儿干扰。因此,面对不同的幼儿可以采用安慰与冷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并适当发挥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