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9月20日
地点:大操场
主题: 踩高跷
观察对象:李梓攀 观察人:孔彩霞
案例描述:
幼儿园每天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会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械,如高跷。孩子们第一次玩踩高跷,先给幼儿讲解了玩高跷的注意事项,然后告诉幼儿高跷是什么,接下来就让幼儿自己探索。有几个幼儿拿起高跷踩上去,但由于年龄小,加上幼儿的平衡能力欠缺,有部分幼儿无论怎么做就是踩不到高跷上。但是有耐心的幼儿会不断尝试,终于成功了,就一点一点走动起来。李梓攀当成球抛来抛去。
案例分析:
幼儿对新的玩具都会有新鲜感,和好奇心。无论是玩高跷还是其他的玩具,首先一点是,一定要注意安全的情况下,要确保游戏的趣味性和玩法多样性,以此来调动游戏的趣味性和玩法多样性,以此来参与游戏的热情。从以上观察可以看出,在没有教师介入引导的情况下很多孩子并不知道高跷的用途和玩法,就当球放在天上抛,这个时候教师要找到让幼儿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去模仿会玩的孩子,在玩的时候教师用语言激励玩得好幼儿:你怎么做到的,你真棒!经过教师一番语言的激励幼儿就会跟着学,高跷游戏虽然结束了,如果教师不采取正面的引导孩子就会产生不想玩,不敢玩的游戏想法。让幼儿从心理上有一种放松感,再通过教师的鼓励幼儿很快就能融入到游戏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