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个案观察>>文章内容
金裕哲6月个案观察2
发布时间:2018-06-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huanghy

时    间

2018.6.20

活动形式

建构活动

观察对象

陈欣妍

记录者

庄虹瑜

观察要点

幼儿最初的创造始于模仿

内容呈现

分析与说明

 

 

 

 

 

 

 

 

 

经过了一段玩沙经验积累后,大班的孩子对于沙子的钻挖与垒高已初见成效。但是幼儿的经验与技能似乎也仅仅停留在了这个层面上,每次玩沙活动孩子们不是挖水槽就是堆小山,对于很多建筑与事物的表现力不强。我尝试着告诉孩子可以借助旁边的小树枝、掉落在地上的枯树叶来进行装饰,搭建具体的形象,并且为自己搭建的物体取一个好听的名字,陈欣妍第一个反应过来,效仿我的做法进行操作,结果搭建出了“森林公园” 、 “海底世界” 等建筑。我也在思考是不是在玩沙游戏中出了尊重 孩子的自主行为之外,教师必要时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呢?于是我鼓励孩子们自由想象与发挥, 创造不同的建筑物。

教师感悟

幼儿通过模仿学习了一些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就能 进行简单创造活动了。因此我在前几次玩沙时与幼儿平行游戏,在幼儿能看到的地方与幼儿使用同样的工具堆高、筑堤、挖河、掏洞、修路、种树等,使幼儿得以观察、模仿。单纯的模仿以后必须要有经验的提升, 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班孩子在玩沙活动中没有创新的一个症结所在。 《指南》 中指出:“可以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形状特征。我觉得在这方面老师给予幼儿的引导还太少。比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 同的物体和建筑物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空间位置关系,丰富幼儿头脑中造型的表象,为他们在玩沙游戏中的想象和创造打下基础。观察活动不需要刻意展开,平时散步、观看视频、图片等都可 以进行随机观察。通过观察进行物体的塑形,如:画画、泥工等活动来加深对物体的认知与感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城逸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