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6
地点:大二班教室美工区
主题:造高楼
观察对象:天天、笑笑等 观察人:戎丽娜
案例描述:
在美工区里,我为孩子们投放了很多的废旧物品,这时几名孩子正拿起自己平常收集来的各种牙膏盒、牛奶盒、月饼盒东拼西凑想制作些什么。制作一个世界第一高楼,因为孩子们认为高楼大厦也是硬纸板做纸箱、装饰花瓶一样简单。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浓厚兴趣,由大宝带头,且有着明确的分工,一些孩子去废品收藏箱寻找合适的材料,一部分孩子着手剪裁装饰用的彩带,大宝和泽泽看中一张和棋盘一般大的硬纸板作为底座,并在上面边画着草图边讨论着,活脱脱是两个总工程师摸样,孩子们都积极地投入到这伟大的工程中去。
当活动进行到一半时,问题出现了,因为硬纸板太硬,而用于制作“高楼大厦”的小的纸盒子又太长、太小,无论怎样粘贴都无法使“高楼大厦”立在硬纸板上。怎么办?这时有幼儿提议,我们用双面胶吧!又有幼儿说我们在底盘挖个洞吧?
案例分析:
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因为只有新奇、生动的环境,才会使幼儿产生感知的兴趣。“兴趣是个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并指引注意流下来。”孩子们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幼儿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都感兴趣,其实他们自己正是构成动态环境的最活跃的因素。运动是幼儿的一种本能,它能满足幼儿身体发育的需要,也是幼儿探索环境的主要手段。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场地及自然界所提供的被废弃的材料来为幼儿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尽量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反思:
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儿童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能给儿童提供更多的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
教师在充分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后,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参与游戏、介入指导,应该对哪些幼儿给以帮助,给以什么样的帮助,如何做最为恰当,一句话,帮助要适时、适度。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对随时捕捉到的问题进行适时的指导。一般是在幼儿探索问题难以深化时,发生纠纷、缺少材料学具、有破坏性行为等情况下,教师要给以适时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孩子的学习。如发现活动区的内容孩子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即应投放新的材料,加强操作的难度,就能重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儿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会产生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如果儿童在自己的活动中,能经常取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愉快,能经常感受到别人的关心,就会产生自信心,从而激起他对学习的主动性。区域活动属于个别活动的形式,它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活动中孩子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活动材料,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多,并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同伴交往,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机会,使同伴了解他,也使他了解同伴。在相互了解的过程来了解自己,产生自信心,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区域活动由于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通过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