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8
地点:沙池
主题:沙水活动
观察对象:大三幼儿 观察人:金裕哲
案例描述:
由于玩沙池和接水处距离较远,幼儿如果要借助水来进行沙水游戏时必须用容器反复多趟进行接水,这里就涉及到谁是运水员的工作。我也不止一次得在玩沙中看到许多幼儿为了运水的工作争吵。记得我们班一次玩沙活动中嘻嘻和开心在造房子,开心说:“嘻嘻你去打点水吧?” 嘻嘻不乐意,开心转身向旁边的甜甜示意让她去打点水,甜甜也不同意并对她说:“我这里也很忙, 没空去。”开心又叫了正在旁边无所事事的悠悠去,没想到他满口答应了,乐呵呵得拎着水桶去打水了。还说我就来帮你们打水吧。我在旁边经过一番观察后对开心、嘻嘻、甜甜说:“你们要谢谢悠悠,如果不是他这么热心帮忙,今天的水我看是没人愿意去打了。”的确,在玩沙过程中也会有一小部分 “旁观者” ,他们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不知道自己应该加入到哪个团队玩沙。 案例分析:
《指南》中指出:“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在玩沙游戏中幼儿与同伴和老师的交往,能凭借伙伴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激发出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消极负面的同伴关系也同样会给幼儿的交往带来影响。在案例中,同样是运水员的工作,可开心、嘻嘻和甜甜就觉得是个额外的负担不愿意去做,而对于无所事事的悠悠来说,运水则就变成了一项光荣的任务,他很乐意为此出一份力。对于前者,孩子们沉浸在愉快的玩沙操作中,她们不愿意让运水的任务打断自己的进程。对于悠悠则是在他无所适从的境况下给了他尝试的机会。这时就需要老师在细心观察之后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根据幼儿的喜好、特点合理分配工作,在一开始游戏时就要成立小组并选出组长,由组长来分配工作,组长分配的工作成员必须要执行,如果觉得不合适或者不能胜任的可以提出来或者向老师求助,这也是大班孩子交往中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在幼儿的交往中以观察为主,必要时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