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个案观察>>文章内容
庄虹瑜6月个案观察1
发布时间:2018-06-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huanghy

时间:2018.6.7

地点:沙池

主题:沙水活动  

观察对象:大三幼儿                      观察人:庄虹瑜

案例描述:   

每次带小朋友们去玩,都会出现许多孩子哄抢大型玩沙工具的现象:运沙车、水桶,大铲子等。 但是在一套玩沙工具里,这些工具的数量是有限的,于是,因为争抢大工具而发生“纠纷”的现象 时有发生。在一次玩沙活动前,我邀请了几位小帮手帮我抬工具箱,几位小帮手倒是十分乐意这项工作,最后我才发现并不是喜欢当小雷锋帮小朋友做好事,而是作为小帮手可以更快,更准确得拿到最大的那几样工具。同时,我又发现这些被孩子们青眯的工具,在玩沙时的作用并不大,很多孩子只是沉浸在重复的操作中,如一直用勺子舀放在漏斗里看沙从上面滤出,亦或是将运沙车装满后 运到远处倒下后再重新装沙这些玩沙工具在玩沙时并没有凸显太大的功用。

案例分析:

刚开始玩沙游戏时,幼儿园在沙池旁为孩子们配备了玩沙工具使用,如:铲子、小桶和各种容 器,这些工具能引发孩子堆沙堆、装沙子、挖沙坑的行为,但很难引发孩子更多的创造性。所以在材料的分发中幼儿多半喜欢拿最大的那几样工具,也是希望在玩沙游戏中有所创新。一开始活动,功能单一的材料会造成大班和小班的玩沙游戏形式雷同。随后,我尝试着为幼儿收集更多的辅助材料,如:树枝、树叶、瓶盖、石头、积木等,觉得材料丰富一些,多投放一些,让幼儿自己去想怎么利用,但是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孩子们还是在原有的挖和堆的基础上零散得利用这些材料;辰辰把积木埋进去了再挖出来,不到十分钟就没兴趣了、嘟嘟在堆起的沙堆上插了一面小红旗说这么简单,一会儿就好了;我在考虑是不是给大班孩子设定的要求太低了,一方面挖宝藏的主题更适合热衷于用挖、埋动作探索沙子特性的小班幼儿,另一方面,教师对幼儿的经验缺乏了解,投放的 材料对幼儿不具备挑战性和吸引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城逸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