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庄虹瑜12月课题学习资料卡
发布时间:2018-12-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zhuanghy

学习时间

2018.12.10

学习内容

运用音乐活动提高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性的策略

学习者

庄虹瑜

学习来源

网络

     

【摘要】如何使得小班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一直是家长和幼儿园关注的重点。可以运用好音乐活动则可以促进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活动中可以通过音乐营造良好的氛围,把音乐渗透到生活细节,并且通过音乐和游戏相结合等形式,辅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关键词】音乐活动;幼儿入园;适应性

    很多小班幼儿刚到幼儿园上学时,都会出现焦虑的问题。如果幼儿的情绪过度焦虑,会导致幼儿的性格孤僻、自理能力差等,甚至还会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而这些对幼儿应集体生活带来严重的阻碍,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所以如何提高小班幼儿园入园适应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音乐活动对幼儿新入园的重要性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来到幼儿园就是他们人生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这里,他们将会得到新的考验,而且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有相关的研究表明,音乐有助于调整情绪,进而调节生理状态,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这里看出,如果教师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小班幼儿提高入园适应性,解决入园适应困难。

二、通过音乐营造良好的氛围

    幼儿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觉得很不适应,所以就会表现出哭闹、不舍、抵抗等焦虑症状。如果这时候大人不断对其进行安慰反而收效不高,因为这时候的幼儿无法分辨是安慰还是杂音,所以只会增加其心理不适。对学前儿童来说,最容易接受的一种交流途径就是音乐。因此,教师可以先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幼儿入园时可以转移注意力,并起到一定的镇静作用,让幼儿感到愉悦,等幼儿情绪基本稳定后,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的环节,让幼儿参加晨间戏。《一只哈巴狗》、《十个印第安小人》等节奏明快的歌曲较容易吸引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肢体语言,让幼儿感受到这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这里可以让自己身心更加预约,幼儿也就会自觉地加入其中,开始模仿教师的动作,或是自己边唱边跳。在此,教师应注意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的认知、动作、情感等发展水平和特点,在音乐的选择上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可以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音乐,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适应性,还可以促进幼儿音乐方面的发展。

三、让音乐围绕着生活中的环节

    美好的音乐源自生活,也同样适用于生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如果可以轻声的哼唱,那会胜过十句空洞的说教。教师在辅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时,应该把音乐渗透进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样有利于幼儿加深对幼儿园生活的理解,也可以大大缩短过渡的适应期,如果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出一些妙趣横生的小游戏,那么不仅可以吸引到幼儿参与到游戏当中,还有利于幼儿去理解幼儿园生活中的一日常规,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环节,也适应了角色的转换。如集体活动之后有一个户外散步的环节,老师利用弹奏《开火车》的音乐,让配班老师做火车头,邀请每个幼儿一起来开火车,当幼儿听到了这样欢乐、简明的音乐,就会不自觉地被带动起来,而且看到小朋友们也逐个被邀请,自己也萌生了想要加入活动的年头,这样就可以让幼儿有一个积极的情绪参与到游戏中,有利于幼儿进行适应性的练习,让幼儿感到幼儿园的乐趣。

    如果是在进行户外散步时,多少会有一些幼儿情绪仍不太稳定,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唱熟悉的歌谣,如《卖汤圆》、《大苹果》、《小红帽》等,也可以让幼儿们进行合唱等,让这部分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如果是要引导幼儿吸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唱《洗手歌》,可以加强幼儿洗手的兴趣;吃饭前,可以引导学生们做律动《手腕花》,尽量避免幼儿乱摸将手弄脏,以达到去习惯化的目的。

    可以说,在幼儿园生活的许多环节中都包含着很多教育契机,幼儿可在这样的生活中适应,在生活中成长。作为教师,这时候就应该紧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积极创新,让教育的内容更加生动活泼,让幼儿们可以在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学要点拼凑起来,这样会让幼儿觉得这里让自己很焦虑。

四、在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一般来说,歌唱、律动、简单的打击乐都是小班的主要音乐教学活动。因为这时候的幼儿会带有比较明显的自我中心现象,就算进行集体活动,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进行集中活动时,就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境,才能真正吸引到幼儿的注意力。尽管是音乐教学活动,但教师,还应该在、导入活动的环节充分调动幼儿原有的经验,或是借用幼儿有可能感兴趣的形象、话题等激发幼儿加入到活动中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情境表演法、副歌前置、玩偶导入法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对于歌唱活动,教师在选歌曲时,也应该选取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及年龄层要求的歌曲,特别是歌曲的配乐和歌词,最好是先选择歌词的形象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内容是充满爱、想像力而且是具有美感和教益的,可以展示自然景物和美好生活,才可以进一步地加强幼儿的认知发展等。歌词的形式与内容还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最好可以搭配上肢体动作来表现歌词大意,因为这时候的幼儿在思维方式上是以动作为主导的,所以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与此同时,教师应当为幼儿选择适合他们音域的歌唱作品,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更不要采用一些悲伤调子的歌曲,才有利幼儿们唱出自然美好的声音,提升幼儿们对唱歌的兴趣,体验愉快的情感。

    此外,小班幼儿特别钟情于载歌载舞,即是通过动作来辅助歌唱、帮助思考。教师要充分地开发幼儿的这种禀赋,还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们涉及一些音乐游戏与表演的情境。尽管幼儿的年龄尚小,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还是有限的,但这时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里,内心的表现欲望也是无穷的。如果幼儿可以进行自由发挥自己的表演欲,那么他就可以从生理上获得舒适愉快的需求和心理上获得被接纳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够运用音乐营造这样一种充满信任、平等与爱的环境,那么幼儿肯定可以很快消除不适,很快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性问题关乎到幼儿是否可以很好地过渡到读书生涯,可以说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可以采取合理的策略,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2]张曼.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34):101-10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城逸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