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间 | 2018年10月 | 学习内容 | 中班幼儿“自主式”进餐活动的策略探究 |
学习者 | 金裕哲 | 学习来源 | 网络 |
内容摘要 | |||
3-6岁是幼儿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加以训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幼儿园生活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环节中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最密切,自由沟通最多。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幼儿可以逐渐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并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逐渐改变“自我中心”意识,学习自我控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班幼儿已有一年的幼儿园生活,具有了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为了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提高责任意识,我们以进餐环节作为切入15,将餐前准备工作和餐后整理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尊重幼儿的自由和自治,让幼儿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自我“立法”、自我调节、自我实践,努力构建“自主式”进餐活动。一、引领幼儿自我“立法”——进餐活动规则的讨论和制定规则是任何一项活动进行过程中所必须的,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失误.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首先,我们要帮助幼儿懂得需要什么规则,为什么需要这一条规则,它带来了哪些益处。其次,在建立规则的过程中,教师应把幼儿当作主者,使他们有足够的机会运用个人的知识来参与制订规则。这样,不但有利于幼儿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幼儿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幼儿遵守与执行。例如,在开学初,我们以分组团讨的形式(男孩子和女孩子各一组),组织幼儿讨论餐前准备作和餐后整理工作的变化,互相讨论“我们该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幼儿的答可渭五花八门,有的幼儿说:“因为是我们吃饭,不是老师吃饭。”有的幼儿说:“因为我们长大了。”有的幼儿说:“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厉害。”还有的幼儿说:“以后爸爸妈妈不存家,我们可以己照顾自己。”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幼儿_『解了必要的进餐活动规则。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想做的,就让他去做,切莫包办代替。”所有的活动规则,幼儿只有自己参与制定了,才能理解行遵守。此,我们要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制定相应的用餐规则。如:我们该如何分配?围绕这一问题,幼儿开始展开了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在老师的引导下,男孩子和女孩子分别制定了餐前准箭怍和餐后整理作的流程及具体安排。二、鼓励幼儿自我实践——进餐活动规则的认同与落实进餐活动规则制定好之后,存反复的操作练习中,让幼儿逐渐熟悉活动流程,遵守活动规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了“谋势”一“造势”一“借势”的操作模式。“谋势”是指寻找进餐活动中的小细节,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实践。“造势”是指运用多种手段,适当展现进餐活动的内容,或幼儿的小表现,并让这种氛围与幼儿再次互动..“借势”是指利用多方资源,让幼儿积累更多实践经验,逐渐养成好习惯(一)善用小事来谋势案例1:“老师,我想分调羹”前两天,俊俊因为在餐前准备时总是大声叫喊,或是跑来跑去,又或是打翻碗等原因被其他幼儿提醒,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让俊俊先在旁边学习如何做餐前准备工作..今天,俊俊和往常一样在旁边坐着看其他幼儿做餐前准备.几次想从位置上站起来,我走过去问:“俊俊,你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忙的吗?”“老师,我想分调羹。”俊俊轻声说“可是,因为你之前犯错了,现在只有学习的机会,怎么办呢?”我面露难色,俊俊低头不语.我又建议说:“要不这样吧,你看其他小朋友准备饭莱已经有两天了,有点会了吧?给你一个机会试一试?”俊俊连忙点头,我和他约定分调羹时声音轻一点,走路要小心,俊俊开心地接受并认真做到。餐前准备结束了,我在集体面前表扬了俊俊。之后。俊俊慢慢地开始控制自己的行为,积极地参与餐前;住备工作进餐活动的规则该如何自然地让幼儿尽快认同遵守呢?这值得教师思考。生活中美好的细节不是靠大锤来挤灌输的,进餐活动的规则落实也不是靠教说教太实现的,借助丁案例这样的小事,寻找让幼儿监督自己、积极参的机会.让规则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幼儿的心中,让幼儿相信自己能做刮,并能做好(二)巧用环境来造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成了一种重要的“隐形课程”,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它能给幼儿积极的暗示,说出教师未说的话。在“自主式”进餐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创设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进一步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1.创设自主选择工作的墙面环境。为了满足幼儿的工作需求,自主选择自己愿意承担的工作,减少争抢某一工作的现象,我们创设了“自主选择作”版块,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餐前准备工作和餐后整理丁作的内容和流程,每周一来园后,引导幼儿选择自己愿意承担的作,以便餐前准备工作和餐后整理工作更有序。2.提供充足的适合幼儿“作”的材料对于幼儿来说,适宜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满足其工作的愿望,同时还能激发其作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在和幼儿互相商讨后,联系了同领导及食堂作人员,阐明幼儿的想法.罗列“自主式”进餐活动所需的工具材料.为幼儿配备足够的日合适的具材料,如:小脸盆、饭勺、小的装菜盆、小扫把、小拖把等,有了这些一具材料,幼儿更乐意参与到餐前准备工作和餐后整婵作中(三)多方激励来借势‘语有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而“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恰当、适时地运用激励手段,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大有作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多主体的激励渠道和多样化的激励手段,推动幼儿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士.因此得到教师的认可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开心的。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多鼓励,多表扬,让幼儿保持良一缀霄导荆一二0一四年月下牟月好的发展状态。但同时也要注意激励的“度”,恰到好处的激励才是最有效的。如:有的幼儿这一周在餐前准备工作和餐后整理工作中进步明显,我们给予“进步之星”的称号;有的幼儿一直表现较好,工作时又耐心又细心,我们给予“文明之星”的称号:还有的幼儿不仅自己能较好地完成工作。还会提醒他人,帮助他人。我们给予“闪亮之星”的称号。因为有了这些称号,幼儿也有了自己互相竞争模仿的对象,随之提高了积极性。在进餐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及积极性、责任感差异明显,说明仅靠幼儿园是不够的.一定要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只有家园同步,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首先,我们将本活动的目标及意义在家长会上告知.然后通过“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档案等,在每一阶段告知家长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幼儿在园的表现,请家长配合做好我们的工作。倡导家长在家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有条件的可以给幼儿设一个“小天地”,让幼儿自己管理。如此“一车两轮”式的家园同步教育,实现了教育的一致性,推进了“自主式”进餐活动的优质化开展,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三、帮助幼儿自我调整、再实践——进餐活动规则的修改及完善幼儿自定规则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执行并检验,逐步完善起来,当幼儿对规则有着切身的体验与感受时,就容易接受并能自觉遵守,最终达到规则的内化。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对于“自主式”进餐活动的规则已较熟悉,大多数幼儿也能较好地遵守.餐前准备作和餐后整理]_作也逐渐熟练。但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存践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年龄小的幼儿对有一定难度的工作还无法胜任,如打饭、分菜、数餐具的份数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组织幼儿相讨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重点针对“如何:我们的餐前准备丁作和餐后整理作更有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然后综合幼儿的想法,对餐前准备和餐后整理做了以下调整:(一)人员调整为了减少餐后整理作幼儿等待的时问,我们将餐后整理作人员安排进行了调整,餐后整理丁作由吃饭较慢的后14名幼儿负责,调整餐前准备作的人员安排——按学号的顺序,每周10名幼儿参与餐前准备作。(二)以大带小、强带弱的形式,引导幼儿“工作”班级幼儿的能力必有差异,年龄小的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个别年龄大的幼儿自控能力较弱,对此,为了让餐前准备作和餐后整理作更有序,我们采取了大带小、强带弱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各项作。 |
金裕哲学习资料卡
发布时间:2018-10-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jinyuz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