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间 | 2018.4 | 学习内容 | “自主进餐”的背后——对话题“自主的代价”的回应 |
学习者 | 课题组成员 | 学习来源 | 张晖 |
内 容 摘 要 | |||
来自一线的困惑 我们陷入了矛盾之中:让孩子自己盛饭(菜)本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孩子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差是客观事实,让孩子自己动手,势必要耐心等待。可是,等待时间久了,饭菜就变凉了,对孩子的健康不利。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要“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这个时间上的矛盾该如何解决?还有,对于进餐量,教师如果不作规定,孩子的营养摄入可能就达不到要求,满足不了成长所需;可一旦作了规定,进餐气氛可能又会重新紧张起来,而且也影响了孩子自主权的行使,那么,有什么好办法既可以让孩子自主、快乐地用餐,又能够保障孩子营养的合理摄入,从而获得健康成长呢?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专家解读 事实上,“自主进餐”的意义与价值绝不仅仅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其背后的理论和实践值得我们深究。 首先,“自主进餐”是教师出于对幼儿园课程的深入理解、思考而实施的举措. 我们该反思:在进餐过程中我们给了幼儿建立起对不同食物的认知和培养与食物之间情感的机会了吗?我们往往把孩子进餐这件事当作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来看待,仅仅关注每天幼儿所需各种营养素的比例是多少,每个幼儿必须吃多少。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把进餐视作完成任务而忽略享受食物的美味,我们成人还会喜欢吃饭吗?当然,给予幼儿必要的营养是不容置疑的,但不能因此而忽略幼儿其他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研究和实施自主进餐的价值就在于改变教师的固有观念,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生活环节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意义。 其次,自主进餐的背后反映了我们的儿童观 再次,自主进餐的背后隐含着何为“自由“自主”的问题 |
“自主进餐”的背后——对话题“自主的代价”的回应
发布时间:2018-04-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mayan1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