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人:张娟、庄虹瑜、戎丽娜、樊小瑜
拟结题时间:2019年1月
课题产生的原因及研究意义
研究的背景:
在生物学研究范畴中,常常把生物体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特性或生活方式以求更好生存的能力称为适应性。小班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必须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必需的初步的规则规范,这一过程成为小班新入园幼儿的适应过程,也形成了其社会化发展的转折时期。
每年小班新入园的幼儿中,总有一些幼儿存在着不适应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找不到解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教师们只好靠年复一年积累的经验和由时间的推移来解决问题。这种现状不仅给教师带来许多麻烦,同时也使家长非常担心和忧虑,更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对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教育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教育的研究,可以说是将儿童成长规律与未来社会可预见的需求融为一体教育的研究,是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教育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使幼儿拥有幸福完整人生的基础教育的研究。
研究的意义:
如何有效地解决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是我们研究的问题之关键。通过寻找预防与矫治幼儿入园焦虑的有效对策,解决幼儿入园哭闹等问题,使幼儿尽快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及时地建立起对教师的依恋感、安全感和信任感,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保证幼儿园正常教育的尽快开展,从而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平稳过度,能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也有助于家长学习与孩子正确的沟通和科学育儿的方法技能。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因此应重视、加强和全面培养刚入园幼儿的适应能力,同时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方式和切实可行的训练机会,以促进和提高幼儿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为此,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自我保护习惯等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使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减缓适应坡度;通过家长、孩子的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共同配合,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及环境,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增强适应能力,为幼儿顺利渡过入园关提供有利条件。
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
概念界定:
1、小班:幼儿园里由三周岁至四周岁儿童所编成的班级。
2、适应行为:是指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即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程度的能力。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兴趣,达到尽快适应在园生活的目的,从而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也为以后的创造力以及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1.探索出新入园幼儿适应在园学习和生活的有效策略。
2.促进了家园联系,达到了家园共育。
3.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研究时间及具体实施步骤
1.实施准备阶段(2018年9月3日—2018年9月7日)
查阅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关注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动向,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制定实施方案,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入园情况,向准备入园的幼儿家长咨询情况。
2.实施研究阶段(2018年9月10日—2018年12月31日)
根据研究新入园幼儿哭闹现象的现象成因制定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积累,整理研究方案,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计划,班级环境创设与区角活动设计要能体现研究方向。进行个案记录和分析,做好反思。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对幼儿本身,教师以及幼儿园情况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与观察和个案研究做好对研究目标的靠拢,使课题进行顺利。
3.课题总结阶段(2019年1月1日—2019年1月20日)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2)开展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反思课题研究过程和效果。
(3)撰写研究总结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通过对小班幼儿从入园前到入园适应的跟踪与调查分析,记录幼儿从不适应到适应的整个过程的文字记载,收集影像资料。通过家长、孩子的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共同配合,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及环境,幼儿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项课题研究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1.通过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2.撰写研究论文。
3.教学案例。
4.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