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课程背景下幼儿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计划
常州市天宁区新城逸境幼儿园 胡燕
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师的自主申报,我们成立了课题组,上半年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组成立等工作。并且,我们的课题《童趣课程背景下幼儿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申报区级课题获得成功,成为天宁区重点立项课题,这对参加课题的教师给予很大的鼓舞,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现将课题第二阶段的计划制度如下: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因此,在确立课题后,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明确课题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教育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一日活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幼儿在童趣课程中的活动方式,优化教师童趣课程一日活动教育策略。增强教师间合作交流,提高教育修养、审美趣味及教科研能力,从而提高童趣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本阶段研究目标:
(一)探索适合幼儿发展的童趣课程一日活动内容、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构建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各类“童趣”活动,探寻本园童趣课程一日活动实施优化策略,逐步积淀本园的“童趣”活动教学特色。
(二)培养幼儿的自主规则意识,懂得各种游戏的规则,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
三、工作重点:
强化有关理论学习,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好的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将组织课题成员努力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正确把握科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探索童趣课程活动实施模式,改造童趣课程活动实施方案。
基于幼儿园现行活动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 研训等方式,开展童趣课程活动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使其更富有童趣。在空间上、方式上、更多元化,让童趣课程活动融合环境、融入区域、整合主题、渗透进幼儿一日活动。
四、具体工作安排:
在这期间,我们将主要分三方面来实施本课程。其一是关于“幼儿盥洗活动的指导策略”,主要是在了解了本园孩子的现状后所产生的思考。
其二是关于“在一餐两点中儿童自主管理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国内,现在有些幼儿园已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研究过程中,有些幼儿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其三是关于我园“原创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我们了解到目前我们的活动、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以幼儿园为研究阵地,以课程、教师、幼儿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园的整体发展为最终目标,展开对“幼儿园原创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旨在有效地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幼儿园富有童趣的课程内容,开展课程设计、组织课程实施、进行课程评价,形成因地制宜、灵活、开放的教育活动,以及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从而促使主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与适宜性。
五、各子课题计划:
(一)课题名称:幼儿盥洗活动的指导策略
课题实施人:胡燕、许君、袁科香、刘晓舒
拟结题时间:2018年6月
1、课题产生原因
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生活中大人们不太关心的一些事物却常常成为他们贪恋,玩耍的对象。比如“水”,孩子们玩耍起来简直是爱不释手,这在小班孩子的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班上不少孩子总喜欢往盥洗室跑,而且总喜欢三三两两地一块儿走进去。幼儿在盥洗时爱贪玩,洗手时马虎,图快,有些幼儿洗手时爱讲闲话动作太慢,还有些幼儿喜欢玩水,把水洒在地上,还有个别幼儿嬉闹,推挤,不挨次序的现象,还有在上厕所时喜欢在同一位置和呆在一起,他们还特别好奇互相上厕所的方式。如果老师没有及时的关注,会给安全带来隐患。
2、研究意义
对于学前期的幼儿,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也是幼儿教师对孩子各方面教育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首先就要给足孩子的一个想象的空间,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支持他们的想法,珍惜他们的想法,遇到事情应该多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故我们选择了《幼儿盥洗活动的指导策略》这一课题,来探索培养幼儿盥洗能力的新途径,以求达到提高我园幼儿盥洗能力的目的。
3、概念界定
幼儿盥洗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入厕和洗手
4、研究目标
1、让幼儿爱上盥洗
2、让幼儿理解男生和女生的区别
3、让幼儿能在童趣活动中使洗手与入厕变得有序
5、研究时间及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2月)
(1)围绕课题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
(2)确定研究的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3)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讨论。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18年5月)
(1)方案具体细化,做实施前的准备。
(2)落实课题,设计各种记录表格。
(3)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盥洗习惯的培养。
(4)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盥洗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5)积累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6月)
(1)修改完成调查报告。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
(3)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6、预期成果
(1)幼儿知晓性别的不同
(2)能在入厕时有序排队
(3)幼儿能正确洗手,不浪费水
(二)课题名称:在一餐两点中儿童自主管理的研究
课题实施人:马燕、孔彩霞、朱常锦、樊小瑜、毕水娟
拟结题时间:2018年6月
1、课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各个幼儿园都在实践课程游戏,其中支架四就指出: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如何“游戏化”。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要求:打破“安全”的束缚,用“怎么让孩子更具有自主安全意识”去代替“孩子不安全怎么办”,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启动幼儿自主、自助用餐改革,幼儿从“等待用餐”转变成为“自助式用餐”,最大限度的支持幼儿自己动手拿餐具、盛饭菜、端碗盘、品尝食用、送餐具、维护卫生等,从而享受、体验自助式午餐的整个过程。因此本学期我们对中班幼儿进行自主进餐探讨活动。
2、研究的意义:
幼儿餐点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在加餐加点中,改变了以往由老师分发、幼儿被动进餐的形式,从最初的“教师盛饭菜”变成“幼儿自主盛饭菜”,从“教师端送到位”变成“轮流自主取餐”,从“均等菜量”到“按需取量”,不断完善幼儿自主取餐,快乐、自主进餐的全过程。同时幼儿自己动手盛饭菜,吃多少盛多少,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也节约了时间。即能提高吃饭速度又能增加饭量,也逐渐感受到谦让与协作的重要性,提高手部肌肉的力量,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本领,养成了文明用餐的行为习惯,收获了成就感,成为了自己生活的小主人。
3、概念:
自主进餐:尝试点餐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强调进餐环节的游戏化、课程化。自主进餐是指不在外力强制的情况下,出于兴趣和需要,幼儿自发、自愿进行的用餐活动。
4、研究目标:
(1)通过对幼儿自主进餐活动的实施,幼儿能主动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做事的顺序。
(2)学会自主选择,学会节约,不挑食等。
(3)学会分享、轮流、排队、秩序等发展。
5、研究时间:2018年2月——2018年6月
6、实施步骤:
第一步,共商规则,让自主进餐有序化
(1)通过家长会,了解幼儿在家的用餐管理情况,如是否能自己拿餐具盛饭,是否能自己擦桌子等。引导家长认识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终身发展的价值,从而获得家长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形成家园合作。
(2)从就餐前的准备,取餐环节的顺序,就餐结束后幼儿如何收拾桌子等相关流程师生进行探讨。
第二步,创设环境,让自主进餐更温馨
(1)改变教室区域,设立公用进餐区,设置分桌台、投放合适的餐具、制作进餐公约、进餐礼仪宣传、星星榜等。
(2)安排管理员,明确分工。为了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管理,根据幼儿的自主选择安排管理员,每个管理员负责不同的岗位,承担不同的职责。如洗手管理员负责监督幼儿餐前餐后洗手环节和餐后漱口环节;餐具管理员负责放好餐具、碗筷以及擦嘴的毛巾,并且监督幼儿餐后擦嘴毛巾的使用情况;擦桌子管理员负责餐前摆放桌子和擦桌子,并且监督幼儿的进餐情况。、
第三步,图文结合,让自主进餐内隐化
实施自主进餐的过程中,突出最明显的问题就是餐量的摄取问题。有的幼儿喜欢吃荤菜就会拿很多,导致最后面来盛菜的孩子都不够,而相对而言的一些蔬菜,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吃,就会剩下很多,导致浪费。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将规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而每天更换的菜品则以插卡的形式,让幼儿自主替换。对于量的控制,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孩子谈话、反馈、再实施。孩子逐步做到菜量的摄取吃多少盛多少,养成先他人后自己的优良班风。
第四步,巧设游戏,让餐后整理更有序
创设 “自主选择工作” 版块, 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餐前准备工作和餐后整理工作的内容和流程。
7、预期成果:
(1)中班三个班都能有序的开展自主进餐。
(2)本学期对园级姐妹班分享自主进餐成果,逐渐在全园推广幼儿自主进餐。
(3)每个教师发表或参加区级以上相关论文评比,也可是教育随笔。
(三)课题名称:原创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课题实施人:张娟、戎丽娜、庄虹瑜、金裕哲
拟结题时间:2018年6月
1、研究的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强化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而我园在深刻理解《指南》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本园的特色活动“艺术节”和“戏水节”为主题,开发并整理出一系列原创主题课程,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健康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研究的意义:
主题课程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和活动,在活动中贯穿语言、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等能力的培养目标,具有整合性、生活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目标。
(1)园所发展的迫切需要
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制定主题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主题课程生活化的原则,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充分保护幼儿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聚焦园所内涵,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然而教师的专业水准和研究能力却不容乐观,为此我们一直在寻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无疑,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成为了我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3、概念界定:
(1)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总和。
(2)园本课程: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以幼儿园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而构建的课程。
(3)园本课程开发:指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与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过程。
4、研究目标:
以幼儿园为研究阵地,以课程、教师、幼儿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园的整体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实践研究过程。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践旨在有效地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开展课程设计、组织课程实施、进行课程评价,形成因地制宜、灵活、开放的教育活动过程以及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从而主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与适宜性。
5、研究时间:2018年2月~2018年6月
6、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8年2月26日-3月10日,拟定课题方案。
(2)第一阶段:组织本组成员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刻领会其精神要领,对本组教师进行主题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选材原则,实施过程和评价标准的专题培训。
(3)第二阶段:针对“艺术节”“戏水节”设计不同领域教学活动内容。
(4)第三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
7、预期成果:
(1)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4)优质的研讨课
(5)举行优秀活动案例交流
(6)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