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可加页)
课题研究概述:
在我园原有“童趣课程”的基础上,2017年12月我园成功申报区级重点课题《童趣课程背景下幼儿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2018年4月举行开题论证报告会。课题开题后,在专家们的建议下,课题名称更改为《童趣课程背景下幼儿一日活动的优化研究》。并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围绕“园本管理优化”、“环境改造优化”、“组织内容优化”、“指导策略优化”、“幼儿一日活动评价优化”这五个方面内容进行研究,且原定课题阶段性成果中有关《童趣课程活动汇编不用呈现》。本课题做到了两个“基于”,一是基于“一日活动皆课程,一日课程皆童趣”的理念;二是基于我园的原有“童趣课程”基础。重点在于以童趣的理念来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在为期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围绕这五个方面及课题目标,展开了扎实有效的实际研究工作,具体研究过程及内容如下:
研究过程及内容:
(一)学习碰撞,明晰理念
我园的“童趣课程”与“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是相融合的,因此,我们把“童趣课程”当作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兴趣及需要。课题成立后,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如《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虞永平的《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等,检索国内外童趣课程研究现状,明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相关理念,从而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的特点及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中梳理并筛选出适合我园童趣课程理念的幼儿一日活动的形式、内容、组织策略等。
(二)分析梳理,审视不足
以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为切入点,对我园幼儿的一日活动进行了现场观摩和分析,找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活动环节安排过于紧密,忽视生活教育价值,重集体教学,轻自主游戏,重室内活动,轻户外自主活动等。并且我们发现,老师们对幼儿的生活活动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对幼儿一日活动的游戏特征及其操作规律、指导策略仍然不能全面把握,对孩子比较“高控”,幼儿一日活动的游戏性、自主性体现不够。
(三)反思调整,策略优化
1、夯实教研,优化园本管理,为幼儿一日活动助力
为保证幼儿2小时的游戏时间,进一步合理完善幼儿一日各个活动的安排与衔接。首先,我们减少了集体活动,增加了户外活动和自主游戏,修改了课表。其次,大、中、小各年级分场地同时做操来延长幼儿晨间锻炼的时间;第三,进一步完善“周日计划表”和“幼儿一日作息安排表”,形成了新的“周计划表”,并整合两位老师的备课,将备课本合二为一;第四,对“作息时间表”大胆改进,实行弹性管理。全天以大块状结构,按照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的块状把时间模糊化,改变了过去每一小段都有具体的内容的做法,更好地凸显弹性管理的思想,将游戏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还自主给老师,给孩子。
2、凸显童趣,优化育人环境,为幼儿自主发展加力
(1)从无到有的室外环境
沙水体验池:我们经历了选择沙池场地、自制简易的沙池、购置塑料盒充当沙盘,再到幼儿园创设规范的沙水池。通过教师亲自去沙地玩,从而思考孩子怎么玩。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在各年级组开展了沙水案例分享会,在此基础上组织了沙水游戏微视频交流,还添置了大小码数不同的套鞋和各种玩沙工具。现在,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器具进行沙水游戏。
自然运动区:利用其天然草坪、土坡、小树林等自然资源优势,结合人造草坪和软质地进行改造,创设“小树林攀爬休闲系列”、“连绵山坡迷宫系列”;并投放安全、牢固的组合运动器械和各种球类,周边装上防护网,打造出一个“足球运动场”和“组合运动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走绳索,荡秋千,攀绳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平时放置在一边的“组合运动器械”和“组合攀爬器械”进行自由组合搭建,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性。
(2)从有到优的室内环境
针对幼儿园公共游戏环境和各游戏专用室如何充分利用,我园进行了策划与丰富,秉承“把游戏还给幼儿”的游戏理念,我们新添置了各种丰富的材料,还新增了“角色变装区”职业体验长廊,让幼儿深入特定角色身份,发展游戏情节,促进其自身社会性的发展。在创设职业体验长廊时,我们事先创设好游戏场景的框架,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用具,将各种游戏活动的材料放置在固定的位置,幼儿游戏时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创设,使游戏长廊成为动态的环境,由原来的六个游戏场景拓展到更多个。
(3)凸显课题理念的教室环境
各班内部环境也围绕课题对幼儿游戏区域进行了创设,还就支架三“恰当摆放课桌椅”进行了研讨,帮助教师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以方便儿童游戏为基本原则,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
3、兴趣着手,优化活动组织,为构建活动内容添活力
(1)优化活动组织
学习活动生活化:我们从幼儿兴趣出发,按年龄特征选择适宜的富有童趣的活动,活动内容大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如小班科学活动《木耳变了》等;再如18年的第一场大雪,孩子们纷纷被雪景所吸引,我们利用偶发事件开展一系列关于冰雪的活动。而在国庆期间,从孩子们的话语中发现,孩子们对露营、帐篷很感兴趣,由此生成了“帐篷节”的原创主题课程和一系列的活动。
生活活动自主化:如将幼儿的集体盥洗、入厕、喝水、餐点等生活活动以分散、自主的形式安排到一日活动中,并以子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教师通过对幼儿自主进餐活动的实施,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让生活活动更自主。
游戏活动多元化:首先,以游戏的方式开展集体活动。其次,用游戏的方式来指导幼儿的生活活动,提高生活活动的趣味性。如小班的“盥洗活动指导策略”让幼儿盥洗更有童趣。第三,随机开展游戏,将游戏化理念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第四,拓展游戏内容,实现无痕教育。如开学迎新活动,元宵节舞龙活动等。
运动活动开放化:设置开放化的运动区域:平衡区、投掷区、攀爬区、综合活动区等。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活动材料。体育游戏的器材、玩具放置在固定区域,幼儿根据图标,自主取放。
(2)丰富活动内容
利用周边各种资源开展活动: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如:春暖花开时,我们带领大班幼儿去新城逸境社区进行植树活动;与社区联动,在清明时节、抗震救灾日、重阳节、安全教育月活动时,组织中大班的孩子去新城逸境社区进行网上祭扫,急救、安全知识普及,慰问老红军、开展敬老、爱老等活动。带领大班的孩子去华润小学参观,感受小学的学习、生活。请医生、警察等家长老师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解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丰富孩子们的知识。
家园互动生成的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挖掘活动信息,搜集近阶段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或资料。如在手工活动《动物汽车》结束后引发的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获得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由孩子的想法拓展的活动:我们还非常注重孩子的想法,帐篷节、纸艺节的原创主题活动就是由孩子的想法拓展而来的。而每年的亲子运动会、帐篷节的活动,我们都用课程观的视角重新进行审视,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我们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孩子的想法,重视家长的参与。
4、聚焦问题,优化指导策略,为幼儿发展添动力
(1)整合有关内容,优化活动环节
我们改变原有将幼儿一日活动划分为多个具体时间段的“碎片化”方式,改为除午餐、午睡是固定时间的弹性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方式。根据不同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幼儿的兴趣需求整合一日活动,使之“模块化”,从而为幼儿提供大段充足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实行“错峰”制度,即事先规划好各班早操时进退场的路线和顺序。我们还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融入健康领域的内容和知识,并在小班幼儿早操前加入“热身操”5分钟,以此来延长小班幼儿早操的时间,增加锻炼,并在早操和晨间活动中融入走、跑、跳等体育运动的技能,将所有早操时间改为10分钟,以此来增加幼儿的活动量和活动时间,通过这样的整合来优化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2)提供自理、互助机会,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及自主性
通过“在一餐两点中儿童自主管理的研究”、“幼儿盥洗活动的指导策略”及“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性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我们让幼儿自我服务、参与相关劳动或互助活动等,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我们还实行“户外活动场地”及“专用室”、“班级各个区域”的预约制,即隔天下午放学前,老师与孩子们商量第二天晨间活动的内容和游戏的场地,一般准备2套方案,实行“先到先得”和“每天轮换”的原则。
(3)发挥图示、图标作用,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更加自然、自主
利用不同的生活图标,发挥不同的生活教育功能。通过有记录的环境,如动植物观察记录表等,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有规则的环境,如班级公约、图书公约等,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等。
5、推波助澜 ,优化活动评价,为幼儿阶梯成长并力
(1)幼儿发展性评价一一追随幼儿活动动态,反应幼儿成长阶梯。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南》精神、以及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动态地去评价孩子的行为与能力发展。如“幼儿个案观察”、“幼儿观察记录”等;学期末还会针对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各领域的要求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测试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来评价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各个方面。
(2)活动小故事——聚焦儿童过程行为,分析幼儿活动状况。
“活动小故事” 是老师观察幼儿日常活动,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孩子的活动过程,关注孩子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
(3)幼儿成长档案袋——看见、看懂幼儿整体性、个性化成长的印记
幼儿成长档案袋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真实性评估,它能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帮助教师理解幼儿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更为智慧的支持计划。成长档案中收集幼儿不同时期的作品、教师的观察记录、照片、影像资料等,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关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的丰富的信息,动态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
|